- 「習特會」:私人關係的戰略影響2017-04-06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兩位元首要打破兩國之間眾所周知的堅冰,並培育真誠合作的氛圍,最好的方法是分享關於美中關係的私人經歷,包括他們的家族故事。即便是從一個外部觀察者的視角來看,一些簡單的軼事也有助於闡明兩位元首對於促進兩國健康的建設性關係的長期善意。
- 扮演政客:蒂勒森的亞洲之行2017-04-05
桑普森·奧佩迪薩諾(Sampson Oppedisano) 紐約新學院米蘭國際事務、管理和城市政策學院,院長行政助理
「我本不想做這份工作。我也沒有謀求這份工作。我妻子告訴我應當做。」這是美國現任國務卿、該國最高級別外交官雷克斯·蒂勒森的原話。蒂勒森直言不諱的話語是針對他的首次亞洲之行,他先後會見了日本、韓國和中國領導人。
- 朝鮮:世界上最危險最無解的難題2017-04-05
凱瑞·布朗(Kerry Brown) 倫敦國王學院教授
當此全球混亂時代,始終佔據報紙頭條的不是英國脫歐、敘利亞內戰、俄羅斯的霸道抑或中國的南海角力,而是30歲出頭的共產黨狂熱崇拜式家族第三代傳人所領導的國家的行事乖張和邊緣政策。
- 特朗普能否複製「尼克松衝擊」?2017-04-05
齊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訪問學者
特朗普能否像尼克松那樣「像驚雷一樣迴響」,單方面宣布加征高額關稅來消除美國貿易赤字,並瓦解WTO體制?雖然特朗普的一些顧問會支持這麼做,但如今美國所擁有的制度和商業影響力已遠不如尼克松時代的美國。
- 我們可以從「習特會」期待什麼?2017-04-05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首次"習特會"可謂風險極大,但它也是穩定關係和為未來雙方互動確立積極基調的一次機會。參加峰會的習近平主席和中方將就兩國政府面臨的一系列複雜問題作足準備。問題是,美國新總統準備得如何?
- 實現與美國的「相互調適型」互動2017-03-27
吳心伯(Wu Xinbo)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在當前新形勢下,中國應爭取使「相互調適型」成為兩國間互動的基本模式。特朗普要「使美國再次偉大」,離不開和中國的經濟合作,經濟上的「互利共贏」是特朗普時期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此基礎上形成務實的合作夥伴關係是可以期待的。
- 朝鮮問題:讓中國更主動需要美國外交有新意2017-03-27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華盛頓態度強硬,並不能誘使北京承擔給朝鮮當局施加更多壓力的風險。美國政府首先應該響應北京長期以來的呼籲,與平壤展開認真的雙邊談判。
- 蒂勒森訪華釋放積極信號2017-03-27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蒂勒森此次訪華的意義,一是減少了敏感過渡時期美國對華政策和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二是開啟了兩國元首會晤的準備工作,三是使中美雙方有可能開始處理兩國關係中的一些實質性問題。
- 中美關係「陰轉晴」?2017-03-23
劉瀾昌(Liu Lanchang)
蒂勒森訪華,中美關係「陰轉晴」。當然,這不意味着中美在戰略上、在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上的重大分歧已經消除。但特朗普政府應該已經意識到,直接與中國對抗不是上策。
- 中美如何處理數字貿易2017-03-22
蘇珊·阿里爾·阿倫森(Susan Ariel Aaronson)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跨學科研究員
金伯利·安·艾略特(Kimberly Ann Elliott) 美國全球發展中心訪問學者
在2月24日的講話中,美國總統特朗普闡明了他的貿易政策策略。美國將開展雙邊而非區域或多邊協定談判,將偏愛美國的生產商而非市場力量。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意味着美國這個長期以來致力於通過達成貿易協定減少全球貿易壁壘的世界領導者出現了徹底轉變。
- 中美不會發生貿易戰2017-03-20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光伏產業的貿易摩擦曾導致兩敗俱傷。中美之間爆發全面貿易戰不可能,但是小打小鬧的局部性貿易戰將難免。
- 錯誤的對手2017-03-20
霍華德·斯托弗(Howard Stoffer) 紐黑文大學國家安全部副教授
為把多變而危險的朝鮮政權帶來的安全威脅降到最低,為維護亞洲地區的穩定,相比俄羅斯,美國更加需要中國。
- 推進全球化 引領全球化2017-03-20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中國不要被美國競選中的一些言論所「蒙蔽」,要冷靜觀察它以後的政策和實際行動。中美雙方就努力增加互動和對話,塑造「新全球化」,創新全球治理的未來。
- 美中2017年軍費開支之比較2017-03-17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美國和中國2017年軍費開支預算分別增長10%和7%。中國當然清楚世界安全風險在增加,也深知軍事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但中國對安全的理解是多緯度全方位的,並非只盯着軍事領域,也不迷信軍事力量。
- 剖析特朗普的對華強硬論調2017-03-17
J·伯克希爾·米勒(J. Berkshire Miller) 外交關係委員會駐東京國際事務研究員
這種蜂擁而上策略——在多個問題上同時攻擊北京——看起來是根據特朗普自己的商業策略來制定的。預計特朗普的「槓桿」將令中國在核心問題上作出痛苦的妥協,因為中國害怕華盛頓的蔑視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