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徐洪才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不會發生貿易戰

2017-03-20

2016年11月普朗特大選勝出後,對新政的一系列表態引起全球嘩然,其中不乏對中國的強硬言論。但從他就職後兩個月的表現看,特朗普的對華態度在發生變化。

S4.jpg

3月1日特朗普就國情咨文在國會首次發表的演講最能體現他目前和未來的政策取向,概括起來有十個方面:一是重振美國製造業;二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三是反對自由貿易,退出TPP,重啟北美自貿區談判;四是大幅減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稅);五是推行新移民政策;六是廢除奧巴馬的醫保改革;七是推進教育公平;八是增加國防支出,堅決反對恐怖主義;九是不強行推廣美國價值觀,特朗普認為美國會尊重所有國家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利;十是堅持美國優先原則,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

總體看,特朗普新政涉及的十個方面包括經濟、政治、外交、教育、民生等等,還是執政為民(為美國人)和從實際出發的。根據他的基本執政理念,對他下一步政策發展的大體方向和發展路數,我們基本上也就心中有數了。

過去人們把特朗普視為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這是當時的特殊情況導致的。在其執政兩個月以後,我們對他看得越來越清晰了,他的政策取向有促進世界發展的重要積極因素。但是他個人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很多政策將來能不能落實是個問題。

例如,特朗普要加息。美國經濟在恢復,通脹率在上升,就業在增加,這時候如果不加息,通脹壓力就很大了。一加息,全球資本可能流向美國,推動美元升值,這是一個不利因素,會削弱美國的出口競爭力。

過去三年多,全球貿易增長低於經濟增長,中國的貿易是負增長,美國的出口也是負增長,但是美國的出口下降幅度比中國多,主要原因是美元升值了。這是特朗普不希望看到的,並由此產生一個中美之間會不會發生貿易戰的問題,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

我的看法是中美之間不會發生貿易戰。現在中美之間的貿易規模很大,去年差不多有5300億到5400億美元,但是嚴重失衡。

目前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現在主要是賺美國人的錢,中間有差不多2500億美元的逆差,中國是順差。美國總統對中美貿易不平衡一直非常揪心,但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不是中國直接造成的。如中國很想要的高科技,美國不賣,而中國想到美國投資,美國也加以限制,這樣雙方的資本流動就嚴重失衡了。美國的出口現在總體競爭力並不強,其整體貿易逆差是5000億美元,其中對日本的逆差佔了9%,中國佔了47%。

中國現在服務業總體上競爭力比較弱,這是中國“十三五”期間對外開放的一個重點。目前來看,局部性的貿易摩擦已經開始。2016年美國對中國產品共發起20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超過37億美元。2017年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將對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徵收反傾銷稅。2017年2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不鏽鋼板材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出仲裁。

但是也應該看到,中國在中美貿易摩擦中沒有一敗塗地。從2009年起,中國的輪胎業就成為中美貿易摩擦重災區,2016年美國對中國進口卡客車輪胎進行雙反調查,涉及中國輪胎出口企業100多家,經過一年多的抗辯,中國輪胎業迎來了一場久違的勝利。在國際規則面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沒有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因此不對中國輪胎徵收雙反關稅,這個結果提振了我們的信心。

在貿易戰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光伏產業。早在2011年,美國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就增加關稅,一年以後,中國對美國的多晶硅進口進行了報復性回擊。多晶硅組裝太陽能電池是太陽能電池板的重要元器件,生產多晶硅的挪威公司SILICONASA因此遭受重創,它雖在美國華盛頓建廠,但對中國市場依賴性太大,中國對它實施報復性措施後導致訂單下滑,就業人數減少。這對雙方都造成壓力,兩敗俱傷。

儘管中美之間全面的貿易戰不可能,但是小打小鬧的局部性貿易戰還是難免。如果中美之間發生貿易戰,中國可以對從美國大量進口的農副產品徵收高關稅。特朗普上任得到美國西部農民支持,如果中國對這些產品徵收高關稅,等於釜底抽薪,打其軟肋。

總之,中美兩國應該通過多層次溝通,凝聚更多的共識,尋找更多的利益交匯點,趨利避害,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