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負面型總統特朗普對美中政策的威脅2017-07-12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伊麗莎白·弗蘭普頓(Elizabeth Frampton) 獨立政策分析師
作為一個積極-負面型總統,特朗普對美中關係的威脅在於,針對過往旨在維護脆弱地區穩定的政策方案,他傾向於採取破壞手段。這種由個性主導的戲碼對美中政策來說意味着該地區會經歷前所未有的動蕩,而維護地區穩定曾是各方精心打造的目標。在朝鮮於7月4日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當下,與中國密切合作至關重要。
- 特朗普送給歐洲的禮物2017-07-11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在多數人看來,特朗普上台對歐洲不利。但歐洲離建立共同防禦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事實可能證明特朗普非但不是障礙,反而會為此提供助力。
- 卡塔爾「斷交危機」美國難以置身事外2017-07-04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卡塔爾斷交危機可以說是美國挑起的,美國若想置身事外是非常不明智而且是危險的,不僅無助於這場外交危機的解決,而且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以及反恐大局。
- 中美關係需要「迎難而上」2017-07-0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過去幾個月中美關係呈現積極進展,然而兩國關係仍存在隱憂。下半年中共十九大將舉行,穩定積極的中美關係是中國領導人所希望看到的。特朗普政府也認識到「『讓美國重新偉大』的道路需要途經北京」。中美需要相向而行,為兩國民眾和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戰略保證」。
- 特朗普任內美歐關係將紛爭不斷2017-07-03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美歐之間的齟齬和紛爭在特朗普任內可能難有消停,但美歐關係緊張並不意味「跨大西洋聯盟」的破裂,歐洲仍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
- 中美首次外交安全對話開啟兩國關係未來之門2017-06-30
賈春陽(Jia Chuny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新對話機制是對中美先前高層對話機制的延續和升級,為中美管控分歧、加強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象徵著中美關係未來之門的開啟。
- 中國、全球治理與中美合作2017-06-29
黃延中(Yanzhong Huang)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
冷戰結束和中國融入世界經濟所形成的背景引發了對中國在國際體系中「身份認同」的認真反思。雖然力量平衡的轉移、社會化以及危機的出現促使中國參與到全球治理當中,但中美全球治理合作卻未能取得同樣的進展。面對從聯合國體系向全球治理的轉變,中國應當考慮減少對近70年前成立的國際正規機構的關注,轉而關注雙邊和多邊層面上(如G2、G20)的創新機制。
- 中美關係定位的艱難取捨2017-06-23
陳永龍(Chen Yo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既不應該成為對手,也不可能成為盟友。其實,中美之間已表現出某種形式的夥伴特徵。結伴同行,惠及雙方,應當成為中美有效合作的形式和路徑。
-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彰顯五大特色2017-06-22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本次上合峰會具有五大特色,它表明上合組織經歷了磨合期和考驗期,如今進入成熟期。
- 美國形象動搖 中國信心增加2017-06-22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現在看來,隨着特朗普執政4年,中國將有大把機會繼續上升為全球大國。「一帶一路」提倡的「廣泛磋商、共同奉獻、共享利益」令人欣慰,而中國會不間斷地勇往直前地實施該倡議。此外,狂熱的民族主義和領導人的不受監督也許滋生過度的自信、大國沙文主義和剛愎自用,中國應警惕由此而來的危險。
- 習近平的馬可·波羅戰略2017-06-20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美國應當歡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如前美國貿易代表和前世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所說,如果一個崛起的中國有助於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美國就應當鼓勵中國成為一個「利益攸關方」。並且,美國公司將有各種機會從「一帶一路」投資中獲益。
- 普京的大棋局2017-06-20
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正當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就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競選團隊涉嫌通俄事件進行調查之時,美國主導的對俄制裁正在製造出一個更加獨斷、決意抗衡美國勢力的俄羅斯,同時迫使其轉向中國。
- 李克強訪歐拉近中歐關係2017-06-16
馮仲平(Feng Zhongp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除雙方經濟互有所需的內生動力外,中歐走近還得益於特朗普上台後歐美分歧突出這一外部推力。李克強總理的歐洲之行拉近了中歐關係,雙方合作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在應對全球挑戰等方面中歐更加堅定了原先達成的共同立場。
- 香港:充滿變化2017-06-15
董建華(Tung Chee Hwa) 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
以下是董建華先生2017年6月12日在《南華早報》主辦的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論壇上的講話。從1997年7月1日到2005年3月,董建華先生曾擔任回歸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
- 當我們談論民族主義時我們在談論什麼?2017-06-13
許多(Xu Duo) 耶魯大學福克斯研究員
如果說中國的民族主義與「自下而上」的革命相結合,因而擁有改變現狀的天然使命,日本的民族主義則與「自上而下」的明治維新及後來的帝國主義結合,成為了維護現狀的反革命壓迫勢力。日本的民族主義缺乏民眾自發性和大眾支持,因此對於「日本民族主義死灰復燃」的擔憂雖然可以理解,但很可能是一種張冠李戴的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