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馮仲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德國大選將產生何種影響?

2017-10-17
S1.jpg
選舉海報上的是代表基民盟的現任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和代表德國中部城市愛爾福特的社會民主黨的挑戰者馬丁·舒爾茨。海報上寫着“為了德國的成功”,左,和“現在是為了公平的時刻了”。(美聯社照片/Jens Meyer)

9月24日,德國舉行了四年一度的聯邦議會選舉。今年被稱為歐洲的“選舉年”。與荷蘭、法國、英國的大選相比,由於人們普遍認為默克爾總理領導的聯盟黨能夠保持在議會第一大黨的地位,因此德國大選並未受到廣泛關注。然而隨着選舉結果的公布,人們突然意識到儘管默克爾成功連任,但與她前三個任期相比,第四任期面臨的挑戰將最大。德國未來的內政外交以及歐盟的發展也將隨之受到影響。

在此次選舉中,德國最大的兩個政黨——聯盟黨和社民黨的得票率均跌至二戰結束以來最低點。聯盟黨為33%,社民黨為20.5%。與此同時,成立僅四年的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異軍突起,獲得13%的選票,高於自民黨、綠黨、左翼黨等傳統小黨。這意味着,選擇黨不僅一躍成為德國議會第三大黨,而且跨過了進入聯邦議會所需的5%選票的門檻。這將是德國戰後首次有一個極右翼政党進入聯邦議會。

極右或民粹政黨的崛起和傳統中間政黨選票的大幅減少,反映了歐洲國家整體政治生態的變動趨勢。英國通過脫歐公投和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闖入第二輪總統選舉,均表明反建制勢力的增大和建制力量的削弱。

德國先於別的歐洲國家一步推行了國內結構性改革,德國的經濟和就業形勢要好於法國等國家,特別是就業。前不久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將2005年默克爾擔任總理以來的12年稱為德國的“黃金時代”。這也正是默克爾能夠“四連任”的重要原因。但歐債危機,特別是之後發生的難民問題,被高舉排外旗幟的極右翼勢力所利用,一部分過去支持中右的聯盟黨的選票因對默克爾採取的難民政策不滿,在此次投票中倒向了選擇黨。中左的社民黨因兩度在默克爾聯合政府內擔任“小夥伴”角色而影響力受到削弱,加上默克爾在過去三個任期內吸收了社民黨的一些政策主張,社民黨陷入了“身份危機”。面對無情的選舉結果,聯盟黨和社民黨領導層接下來必然會進行深刻反思。

近十年來,德國在歐盟的影響不斷增大,扮演了事實上的領袖角色。自身實力、歐洲接連不斷的危機以及法國影響力下降等因素共同把德國推到了歐盟領導的位置上。不論是應對歐債危機還是烏克蘭危機,歐盟都把目光落在了德國的身上。時任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曾感嘆,波蘭有史以來第一次擔憂的不是德國的力量,而是德國不願意使用它的力量。

這一切會因為本次德國選舉而發生變化嗎?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下兩方面情況:一是未來聯合政府的組建。默克爾已經宣布,將利用三個月時間,在今年聖誕節前完成政府組建工作。未來聯合政府的形成有三種可能性。儘管社民黨表態,已作好當反對黨的準備,但重新組建黑紅“大聯合政府”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第二種可能性即由聯盟黨、綠黨、自民黨組成所謂黑黃綠聯合政府。還有人認為,德國也可能出現英國的情況,即少數派政府,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尋求小黨的支持。相比較而言,三黨聯合的可能性最大。而這將對默克爾未來執政造成很大挑戰。在許多國內和國際問題上,三黨之間的分歧十分明顯。特別突出的是難民政策和對歐盟政策。近年來難民問題已經加深了德國國內的分裂,而三黨之間的嚴重分歧將阻礙政府拿出有效措施應對。在事關未來歐盟發展的重大問題上,自民黨的立場與聯盟黨和綠黨的差異很大,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期盼的對歐元區進行的改革問題預料將難以得到德國的全力支持。

未來德國的內政外交還將受到首次進入議會的德國選擇黨的影響。選擇黨反移民特別是反穆斯林的立場、對二戰歷史的所謂“修正主義”的主張,與德國主流政黨的立場格格不入。近年來德國選擇黨的崛起表明,德國國內政治格局已經開始向右轉。隨着選擇党進入聯邦議會,其對德國內政外交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大。總之,德國本次大選雖然實現了默克爾總理的“四連任”,但卻不能保證德國內政外交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