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選年背景下的中美高層互動2024-04-16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由於美國大選因素,今年上半年或是實現中美關係「穩中有進」的關鍵窗口期。耶倫的訪問為今年的中美高層互動增添了新的熱度,有助於提升外界對中美關係的正面預期。
- 中美人工智能二軌對話的發展和機遇2024-04-15
肖茜(Xiao Qian)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榮生(Zhu Rongshe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現實應用越來越吸引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2023年3月,OpenAI發佈的ChatGPT—4.0因其強大的對話功能迅速在全球「爆火」, 引發企業和實驗室搭建大模型的激烈競爭。
- 中國國際秩序觀的演進與性質2024-04-12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的國際秩序觀是中國與世界互動影響的結果,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不斷演進變化的,但其中的一些重要內涵,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平等、多元、包容等則具有傳承性與延續性。這一秩序願景與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與宗旨一脈相承、相得益彰,是對國際普遍認同的聯合國秩序的遵循與實踐。
- 從馬克龍「出兵論」看其戰略構想2024-04-12
黃境(Jade Wong) 觀瀾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馬克龍的主要考慮是敲德震美,把握歐洲軍事戰略主導權。雖然在獲得盟國充分理解和支持之前,馬克龍並無貿然高調出兵的打算,但他提「出兵論」給我們敲響警鐘,即當前的烏克蘭局勢已經讓各方勢力認為討論「升級」有利可圖,這是十分危險的。
- 美國財長耶倫二度訪華突出拜登政府對華的實用主義2024-04-09
馬雪(Ma Xue)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耶倫一直被認為是中美接觸中的溫和派,致力於建立中美經濟與金融的溝通渠道,尋求與中國建立健康、互利的經濟關係。這次是耶倫不到一年內第二次訪問中國,備受國內外關注。
- 2024年中美關係:必須警惕防範可能的挑戰2024-03-28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美國大選結果對於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將產生深遠影響。不管誰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中國都希望中美關係能夠穩定前行,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可能有所不同。
- 通過合作性競爭推動國家關係向前發展2024-03-23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約瑟夫·奈(Joseph Nye)是哈佛大學特聘教授。他最近在接受《中美聚焦》主持人、中美交流基金會總裁周建成的採訪時詳細闡述了對未來中美關係的看法。
他表示,美國和中國已經在某些方面脫鉤,如果全面脫鉤,將對兩國乃至世界經濟產生毀滅性影響。儘管不信任持續存在,但仍有可能推動兩國關係取得進展。他用"合作性競爭"一詞表示如何同時合作與競爭,雖然這需要採取一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行動,"但用這個術語表達,能讓決策者更清晰地思考戰略,而不是簡單地認為非此即彼"。
- 講好中國故事對進步至關重要2024-03-23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賈慶國教授現任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教授。2024年3月11日,中國兩會結束後,賈教授接受了《中美聚焦》的採訪。
我上次採訪賈慶國教授是在疫情期間,當時我們和傑出的美國學者傅高義交流——他在採訪後不久就離世了。通過今天的對話,我了解到開放性溝通背後的力量和價值。正如賈教授所說,開放性溝通可以在信任缺失的時候建立信任。
—周建成
- 「理念之爭」說辭暴露美國戰略的狹隘2024-03-18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所謂的中美「理念之爭」,表面上講的是「理念」,背後其實是「利益」,反映了美國試圖通過「理念之爭」的說辭來掩蓋其爭奪現實利益、特別是國際秩序主導權的實質。
- 對話夏琳·巴爾舍夫斯基:評估風險2024-03-14
夏琳·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 美國第12任貿易代表
接受《中美聚焦》駐美編輯郝佳(KJ Kerr)採訪時,美國政府前高官查倫·巴爾舍夫斯基探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漫長談判過程及其對中國經濟、全球一體化和中美關係的持久影響——儘管當前貿易規範面臨挑戰以及地緣政治出現新變化。她同時強調了國際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重要性,以及它們決定是否拓展中國市場時需要評估的因素。本次採訪屬於「2023香港中美關係論壇」的嘉賓特別對話活動。
- 對話蘭普頓:競爭與合作2024-03-13
大衛·蘭普頓(David Lampton)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教授兼中國研究項目主管
大衛·蘭普頓博士現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教授兼中國研究項目主管。在接受《中美聚焦》駐美編輯馬克(Marc)的採訪中,蘭普頓博士深入探討了中美之間的競爭格局,並闡明將公平競爭與破壞合作行為區分開來的重要性。他還談及美中關係的社會層面,強調人文交流的歷史影響,同時就「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將基建作為經濟增長催化劑的觀點提供了個人見解。本次採訪是「2023年香港中美關係論壇」演講嘉賓特別對話活動之一。點擊此處觀看完整採訪。
- 當「時代轉折」遇上「百年變局」2024-03-12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雖然「百年變局」判斷的格局是全球性的,而非像「時代轉折」那樣更多出於區域主義和本土主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兩者有相通之處。這些共同或相通的語言足以超越分歧繪出合作的底色。
- 小島國在全球海上博弈中佔有重要地位2024-03-12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印度與馬爾代夫陷入爭端的同時,小島國在全球不斷演變的海上權力博弈里成為關鍵參與者。隨着全球大國競相爭奪影響力,地緣政治的焦點轉向這些國家。其戰略意義促使人們重新分析以往賦予這些國家的標籤,也使得這些國家在通過談判確定自身國際舞台角色時獲得新的自信。
- 對話薄邁倫:推動進展2024-03-11
薄邁倫(Myron Brilliant) 美國諮詢公司Dentons Global Advisors高級顧問
薄邁倫是美國諮詢公司Dentons Global Advisors高級顧問。接受《中美聚焦》駐美編輯郝佳(KJ Kerr)採訪時,薄邁倫探討了如何增強中美經濟關係的穩定性和加強經濟合作。他分析了美國四年選舉周期對候選人對華立場的影響,討論了下一任美國領導人如何帶領美國同中國在公平競爭環境內競爭,並在可行的情況下促進建設性的務實行動與合作。 他表示,雖然商界領袖必須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降低風險,但他們並沒有忽視中國市場。他指出,行業領導者必須認識到,並非所有業務都必須在政府之間進行。即使面對複雜的環境,仍然存在業務蓬勃發展和發展合作夥伴關係的大量機會。 本次採訪是「2023年香港中美關係論壇」演講嘉賓特別對話活動之一。
- 地緣技術視角下的中美博弈2024-03-0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地緣技術(geo-technology)聚焦技術因素與地緣政治、大國競爭之間的互動關係,為審視國際關係特別是中美博弈提供了新的視角。美國深化對華技術競爭的緊迫感日益增強,沙利文稱美國僅保持領先是不夠的,需要儘可能拉大與對手之間的技術差距。這預示美國將為中國的研發活動製造更多阻力,甚至會設法「推回」中國業已取得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