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磚國家在東南亞擴張未改變東盟地緣政治方向2025-01-11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東盟和金磚國家都是國際合作組織,與七國集團相似,只不過二者都是由非西方國家領導。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加入金磚國家引發了一個問題:這些國家能否在不破壞東盟長期以來地緣政治定位的情況下協調各自的目標?
特朗普的博弈與中國的應對2025-01-10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諮詢機構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特朗普新的貿易戰和科技戰有可能引發另一輪通貨膨脹,並將中美關係推到懸崖的邊緣。
馬斯克交好歐洲右翼對跨大西洋關係意味着什麼?2025-01-09
董一凡(Dong Yifan) 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員
馬斯克同歐洲右翼政黨打得火熱,實則代表了雙方背後的美歐保守主義勢力在外交、政治與經濟利益上相互利用的趨勢,對特朗普2.0時代的跨大西洋關係互動也將造成較顯著影響。
特朗普2.0的決策風格與中美關係2025-01-07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特朗普的再度當選為中美關係帶來新挑戰,但也為兩國新一輪接觸提供新思路和新機會,關鍵在於雙方如何應對未來四年可能出現的變化和風險。
特朗普2.0對華科技政策展望2025-01-06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
特朗普政府很可能繼續擴大對華出口管制,也將以更大力度封堵中國科技產品的海外市場。同時,特朗普的實用主義與「新團隊」也可能給一些領域帶來緩和跡象。
2025:台灣的焦慮與政策走向2025-01-06
李環(Li Hu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長
對於過去八年一直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並「倚美謀獨」的台灣民進黨當局來說,賴清德不同於蔡英文,特朗普1.0也不同於特朗普2.0,台灣面臨的形勢將更為複雜。
王緝思專訪:只有摒棄零和博弈的競爭思維才會有更好的前途2025-01-04
王緝思(Wang Jisi)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
2025年新年伊始,中美聚焦採訪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緝思,展望中美關係未來四年發展的多種局面。
王緝思教授認為,未來四年的中美關係發展,悲觀之處,主要是兩國的主流社會輿論、敘事框架仍將對方視為主要的外部經濟和安全威脅;不悲觀之處,在於政策是由兩國領導人和政府高層決定的,事在人為,如果兩國領導人在未來加強溝通,尋求利益的交匯點,形成更多戰略共識,情況未必越來越差。只有摒棄零和博弈的競爭思維,中美關係才會有更好的前途。
王緝思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外交、中美關係、亞太安全。2005年和2012年美國《外交政策》將其評為全球百大思想者。
中拉關係繞不開的「美國因素」2025-01-03
王友明(Wang Youmi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金磚創新基地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
特朗普2.0時期不會樂見中國毫無障礙地成為美國的「新鄰居」,力防中國挑戰其西半球利益的戰略紅線不會改變。美國在拉美影響力下降的根源在於其錯誤的鄰國戰略定位,中國不應成為「替罪羊」。
美國社會政治思潮之變與特朗普二任施政2025-01-02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保守主義的回歸與持續強勢,將是特朗普執政的思想主調。保守主義的抬頭與美國科技新貴「有效加速主義」的歷史性結合,則會帶來更大的未知數。
卡特總統百年紀念2024-12-30
周建成(James Chau) 中美交流基金會總裁
吉米·卡特總統的一生是里程碑式的。了不起的是,在近兩年的臨終關懷期間,他於2024年10月1日慶祝了百歲壽誕。我有幸多次見到並採訪卡特總統,聽他暢談對世界的看……
- 未知的局面2024-12-30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有可能對中美關係產生重大影響,儘管目前尚不確定兩位候選人最終將如何對待中國。目前看來,兩位主要候選人都不願意改善雙邊關係,情況很可能變得更糟。
- 特朗普二任對華政策的延續與顛覆2024-12-27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特朗普是這一輪對華遏制打壓的「始作俑者」,這一政策中短期幾乎不可能回調。可以預判,特朗普與拜登在對華政策上將是變換外衣的「相互繼承」關係。
執法與安全磋商對中美關係越發重要2024-12-27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中美在執法和相關安全領域的對話協作既有現實性又有特殊性,具有為兩國增進了解、保障交往、累積互信的重要意義。
國際秩序與國際格局的演變與中國的抉擇2024-12-26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全球化的發展可能進一步受阻、變形、步履艱難。多極化不會止步,但大國關係將進一步趨向分裂、對抗,新冷戰有向全球擴展的可能。科技變革的加速如不能配以新的多邊制訂的國際法規,其帶來的風險將更難逆料。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2024-12-26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在美國兩屆政府交接過渡的時候,中美兩國就續簽協定達成一致,這對中美關係平穩、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