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歐合作前景與挑戰2024-06-19
盧曉(Lu Xiao)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
習近平訪歐是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下具有重要意義的外交活動,為歐洲正確樹立對華認知、健康發展中歐關係提供了示範。雖然中國和歐盟在俄烏衝突、汽車工業、產業補貼、關稅政策、人工智能發展以及軍民兩用技術合作等方面存在分歧,但中歐雙邊經貿與政治合作在國際關係多極化進程中仍具有較大潛力。
- 動蕩世界中的歐盟選舉2024-06-18
黃境(Jade Wong) 觀瀾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6月6-9日剛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可能是1979年歐洲議會直選以來最受關注的一次。
- 美國正在失去全球南方?2024-06-18
壽慧生(Shou Huisheng) 北京語言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
無論南北,美國的做法都在鼓勵地區強國更為積極地追求戰略自主和影響力,地區局勢的不確定性在增強。這種不確定性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削弱美國的全球支配地位。
- 中國是動蕩變革世界的「穩定器」2024-06-17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立足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始終秉持和平與合作的外交原則,堅持在動蕩變革的世界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正能量,成為百年變局歷史演進的「穩定器」。
- 印度大選與莫迪面臨的挑戰2024-06-14
馬加力(Ma Jiali) 中國改革開放論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莫迪新的任期將面臨如何保持經濟增長慣性、如何保持政府運行穩定性、如何在大國競爭背景下保持戰略自主性等挑戰。
- 法德共推「歐洲主權」前景幾何?2024-06-14
董一凡(Dong Yif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法德有意借馬克龍訪德展示雙方加強合作、共同塑造「歐洲主權」的決心。 但美國不會允許歐洲朝獨立自強、擺脫北約控制的方向走太遠。
- 大選年與美國的「管控」對華競爭2024-06-07
張昭曦(Zhang Zhaoxi)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管控競爭」作為美國對華政策關鍵詞的態勢能否持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拜登是否連任。更重要的是,如果所謂「管控競爭」的舉措更多是出於內政動機,而非真誠的戰略意願,那就很難期待這種政策能夠真正增進中美戰略穩定。
- 一文看懂美國對華政策工具箱2024-06-06
楊水清(Yang Shuiq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5月28日,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舉辦第15期戰略清析論壇。論壇以“美國經濟與美國涉華法案最新進展”為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
- 習近平歐洲行:中歐關係現狀的晴雨表2024-05-30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歐顧問/戰略家,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員
習近平主席不久前的訪歐之行是衡量中歐關係現狀的最佳晴雨表。但快速分析此次出訪之後發現,令人不安的跡象超過了有希望的進展。
- 中日韓三邊合作重啟與美國因素2024-05-29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中日韓合作既不針對美國,也不靠美國因素推動和維繫,當然也不應受制於美國。未來中日韓合作的可持續性,說到底還是取決於三國自身內在動能的不斷開發。
- 《反猶主義法案》能解決美國的反猶主義嗎?2024-05-28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消除反猶主義不能寄望於一部爭議四起的法案,而是需要真正平等的民族和解與跨文化交流。
- 習近平訪歐進一步夯實中歐共生關係2024-05-27
許釗穎(Xu Zhaoyi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習近平主席在國際時局的十字路口、中歐關係的關鍵時刻訪問歐洲,戰略意義遠超中歐雙邊範疇。
- 中俄關係展現更廣闊發展前景2024-05-27
韓璐(Han Lu)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
普京總統開啟新一屆總統任期後首訪中國,雙方達成一系列重要且具突破性的成果,不僅為中俄建交75周年獻禮,也為中俄關係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 布林肯訪華加劇美國對華政策爭論2024-05-24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美高層恢復交往與美國大選的臨近,加劇了美國國內有關最佳對華長期戰略的爭論。
- 國際秩序走向與中國的戰略抉擇2024-05-23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全球化、多極化和科技變革在對世界秩序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影響,這些消極影響在最近十年愈益顯露,給後冷戰時期的世界秩序帶來巨大衝擊與挑戰。美西方國家與中國就國際秩序問題開展積極坦誠的對話與合作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