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置壓艙石,穩定中美關係2023-11-06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自從雷蒙多訪華以來,雙邊對話向前邁進了決定性的一步,即以定期對話的模式,聚焦實質性的、有形的貿易問題,參加對話的不僅有政府官員,而且有企業領導人。它表明,中美兩國處理雙邊關係進入了新時期,所處理的是實質性貿易與科技問題,這為穩定整個雙邊關係的壓艙石打開了新的窗口。
- 抓住機遇推動中美關係走向「常態化競爭」2023-11-06
達巍(Da Wei)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未來一年,也就是2024年11月美國大選之前,中美兩國需要在觀念和行動兩個層面繼續努力,塑造中美關係的常態化競爭態勢。
恢復一些常態2023-11-06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10月底,中國外交部長對華盛頓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為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的11 月會晤奠定基礎。雙方就具體問題進行了一系列 「具有建設性」的詳細討論。但最重要的成果,可能是雙邊關係經歷長期低谷和嚴重爭執後,終於實現了正常的外交互動。
中美關係能走向穩定嗎?2023-11-06
王緝思(Wang Jisi)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
中美關係短期內不會走出低谷。美國大選年即將到來,反華言論將充斥。由於領導人很少有機會會面並制定新的方針,即將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將至關重要。
中國外長訪美:中美關係已撥雲見日?2023-11-03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美這幾年經歷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但雙方並未讓兩國關係隨波逐流,而是儘力尋找和嘗試有助關係長期穩定的新互動模式。這給兩國關係帶來了一些積極的希望。
融冰之後的中美關係更需相向而行2023-11-03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近年來時常處於冰凍狀態的中美關係開始趨向解凍,為兩國關係的階段性緩和創造了難得的有利氛圍。兩國能否藉此契機相向而行,可能對中長期的中美關係產生決定性影響。
美中仍有分歧但已看到進展
——鳳凰衛視獨家專訪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2023-11-03今年6月以來,中美高層交往明顯增加,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等多位高級官員接連訪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也在上周訪問了美國,中美……
美國政治遭受「麥卡錫衝擊波」2023-10-24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譚燕楠(Tan Yannan)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美歐研究項目青年研究員
當地時間10月3日,美國眾議院以216票贊成、210票反對的投票結果罷免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這一歷史性事件引發政界嘩然,國會運行陷入僵局。10月20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吉姆·喬丹在第三輪投票中仍未獲得足夠票數,成為自史蒂夫·斯卡利斯後第二位宣告出局的提名者。至此,眾議院議長選舉重回原點。
中美重建民間交往需雙方共同努力2023-10-23
賈慶國(Jia Qingguo)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
重建中美民間交往,需要雙方轉變觀念,抵禦來自國內政治的壓力,做出更大的努力,做正確的事情。
中國式多邊主義:基於美式,超越美式2023-10-12
顧賓(Gu Bin) 清華中國論壇特約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中國式多邊主義旨在「優化現有爐灶」而不是「另起爐灶」,也即繼承美式多邊主義「基於規則+倡導高標準」的優點,糾正其「發展中國家代表性不足」的缺點,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商」元素。
維護國內政局穩定是管控中美關係的關鍵2023-10-01
黃靖(Huang Jing) 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學院教授
所謂中美「競爭」只是一種表象,其下掩蓋的是中美之間「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一場賽跑。美國社會的高度分裂以及由此導致的政治極化是中美關係遲遲得不到改善甚至持續惡化的根本原因。
布林肯演講折射美國四大幻象2023-10-01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美國期待覆製冷戰時期的陣營對抗模式,以贏得新時期的戰略競爭。遺憾的是,美國儘管看到了世界正處於變革之中,但卻沒有弄清楚推動這種變革的動力與其前進方向。
南方國家在G20發出自己的聲音2023-09-29
阿南特·克里希南(Ananth Krishnan) 《印度教徒報》副主編,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員
9月舉行的G20新德里峰會最大的要點,是全球南方國家在嚴重分裂的世界中成為關鍵的政治聲音。
中國樂見G20增強全球南方力量2023-09-26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樂見非盟成為G20新成員,全球南方因此增強了在G20中的代表性及力量。
「全球南方」從何而來2023-09-25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高端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
從概念本源上看,「全球南方」顯然具有「非西方」的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