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 達巍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抓住機遇推動中美關係走向「常態化競爭」

2023-11-06

一年前的2022年11月,中美兩國領導人利用在印尼巴厘島參加G20首腦峰會的機會舉行雙邊峰會,達成了雙方共同努力穩定中美關係的“巴厘島共識”。一年後的2023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可望再次利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機會進行雙邊互動,延續並推進“巴厘島共識”。

在過去五年中美關係持續處於歷史低點的背景下,過去一年兩國能不斷嘗試穩定中美關係,無論如何都是令人鼓舞的變化。這一勢頭如能持續下去,中美關係有可能會出現一種“常態化競爭”的前景:兩國關係仍將在較長時間內處於競爭遠大於合作、消極面遠大於積極面的對峙狀態,但這一對峙的烈度和廣度有可能得到控制,兩國不至於由對峙走向熱戰或美蘇式的冷戰,對峙不會導致某一方的政治經濟體系出現致命性、系統性崩壞,不會導致美國在全球優勢地位的快速終結以及中國崛起空間的完全消失。“常態化競爭”當然不是中美關係最理想的狀態,但卻可能給兩國繼續發展並解決各自內部困難留下一定的外部空間,或許是兩國都可接受的狀態。未來一年,也就是2024年11月美國大選之前,中美兩國需要在觀念和行動兩個層面繼續努力,塑造中美關係的常態化競爭態勢。

在觀念層面,中美兩國需明確常態化競爭的目標,管理對雙邊關係的認知與預期。

過去五年,中美兩國在雙邊關係的定位問題上始終沒有達成共識。美國以“戰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從中國視角看,這是一種試圖全面扼殺中國發展和崛起可能性、試圖與中國進行“你死我活”式競爭的態勢,因而中方當然始終不同意以“戰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由於兩國對雙邊關係沒有共同的理解和目標,兩國難以相向而行,戰略疑慮越來越濃重,機會窗口即便出現也很難抓住。

經過五年的激烈博弈,我們或許可以形成以下幾點共同認識:中美關係無法出現結構性好轉,中美兩國無法完全脫鉤,中美兩國都不願意打仗,中美兩國都不會垮掉,中美兩國在競爭中都不會“速勝”,世界各國多數不願意站隊,全球議題需要中美合作。這些認知構成了中美常態化競爭的基本認知框架,在這個框架下,中美可能將長期處於“各自都覺得不舒服,但又不得不共存下去”的常態化競爭中。

常態化競爭需要我們在兩個方向上保持合理預期。一是要避免對中美關係以及本次峰會作出過於樂觀的預期。在常態化競爭條件下,中美關係仍是一個以大國競爭為基調的雙邊關係,穩定絕不意味着好轉。中美關係仍非常脆弱,美國國內的反華“政治正確”仍然十分強大,對峰會過於樂觀的預期可能導致因預期落空而形成更強烈的挫敗感。其二,在尋找穩定中美關係可能性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信心和想像力。

在行動層面,中美兩國在過去幾個月中已走在正確的方向上,目前需要做的是保持勢頭,催生成果。

一是在首腦峰會引領下,擴展兩國政府間的對話機制與平台。兩國外交和經濟部門在過去幾個月已形成若干聯合工作組,接下來需要擴展數量和領域,尤其是兩軍對話和人文交流對話,並切實保持較高的對話頻率。需要增加對話機制的跨部門屬性,如外交與軍事、外交與執法、外交與人文的跨部門對話,經濟領域聯合工作組內部,需要增加貿易、貨幣、財政、產業之間的跨領域對話協調。

二是在經貿、人文等領域共同採取若干“去安全化”舉措。中美雙方需儘快共同行動,全面清理並掃除影響兩國人文交流的政策障礙。美方需考慮逐步調整對華對制裁、限制行為,特別是那些即便以美方標準也明顯不合理、害人害己的政策。中方可考慮調整國內某些監管政策,對一些法律法規條文做出更加清晰、確定的解釋。在這些領域,雙方需要坐下來逐項核對,逐條討論。“小院高牆”的範式將長期存在,但一定程度的“縮院穩牆”仍是可能的。

三是在兩軍關係、台灣等問題上做好危機規避和管理,減少意外出現的可能性,確保意外出現後兩國溝通機制暢通。雙方應從2022年8月美國議長佩洛西竄台事件以及2023年2月“無人飛艇事件”中汲取教訓,避免突發事件的政治化。

四是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人工智能、俄烏危機等問題上尋求具體的合作成果。

時間不等人,中美兩國領導人親自開啟的機會窗口稍縱即逝。能否抓住這個窗口所提供的機遇,可能將影響到未來幾十年兩國的發展態勢以及下一代人的生活形態。對整體中美關係的悲觀判斷固然正確,但是悲觀者無法將中美關係帶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泥潭。在困難環境中,我們需要謹慎的樂觀主義者和致力於尋找縫隙的行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