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譚燕楠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美歐研究項目青年研究員

美國政治遭受「麥卡錫衝擊波」

2023-10-24
麥卡錫.jpg

當地時間10月3日,美國眾議院以216票贊成、210票反對的投票結果罷免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這一歷史性事件引發政界嘩然,國會運行陷入僵局。10月20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吉姆·喬丹在第三輪投票中仍未獲得足夠票數,成為自史蒂夫·斯卡利斯後第二位宣告出局的提名者。至此,眾議院議長選舉重回原點。

雖然並未成功當選,但吉姆·喬丹獲得黨內提名或將成為共和黨黨派意識形態發展的新里程碑。作為極端保守派,吉姆·喬丹此前從未擔任過眾議院領導席位,但卻在黨內保守派中擁有重要地位。喬丹本人多次反對向烏克蘭提供軍援,堅定秉持財政保守立場,若當選,政府關門或將不可避免。他落敗後,已有至少10名議員明確或間接表示或將參與選舉,僵持之下的議長之爭也成為了共和黨黨內政客輪番測試影響力的“試驗場”。

博弈背後:在撕裂與彌合之間

麥卡錫遭罷免並非“始料未及”。經過15輪投票才當選的麥卡錫此前已在談判中和黨內達成妥協,即按新一屆國會議事規則規定,僅一名眾議員即可發起罷免。

但除規則外,麥卡錫被踢出局的核心原因仍是當前共和黨黨內的多層次撕裂與美國政治極化。一方面,特朗普派與建制派、溫和派與極端派之間的矛盾正因財政支出分歧與選舉不斷激化,此前麥卡錫與民主黨的“交易”無疑被右翼勢力視為是失去底線的妥協。

另一方面,共和黨自中期選舉結束掌握國會後,圍繞立法中心事務的鬥爭也在不斷加劇。對於是優先推進諸如父母權利、邊境安全等實質性立法,還是優先推進對拜登及其家族的調查與監督,麥卡錫始終面臨決策上的猶疑,他不得不在安撫躁動的極端派與推進共和黨議程布局的平衡中艱難前行。

即便麥卡錫離場,新議長也將面臨同樣甚至更糟的困境。與麥卡錫相似,在難以團結本黨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共和黨人能夠得到217票的全面支持,內外壓力在所難免。起訴前總統、解僱議長等突發事件頻出也增加了共和黨內部危機感。諸如賓夕法尼亞州眾議員等人士也積極推動兩位黨內主要候選人組建“斯卡利斯-喬丹”領導團隊,試圖提供彌合眾議院共和黨分裂的辦法。

民主黨方面,國會議長職位的空缺為其帶來更棘手的難題,如拜登政府希望與國會達成協議維持對烏克蘭軍援、獲得對以色列的程序性支持、避免政府關門等。因此,一方面,面對極端共和黨議長候選人,民主黨始終保持“鐵板一塊”,堅決反對;另一方面,民主黨團體致信現任臨時議長帕特里克·麥克亨利,稱他們將支持暫時擴大其權力,使眾議院能夠處理諸如政府資助的緊急法案和對外援助事宜,他們甚至積極與共和黨溫和派接觸,謀求達成臨時陣線來儘快推動議長競選塵埃落定。但相關“擴權”提案已遭到右翼共和黨強烈反對,未能付諸實踐,共和黨高層也表示尚未有兩黨合作可能。

博弈背後,美國政治極化最大的表現即是增加了其制度內部的不確定性與不可控性,以往民主政治的原則和默契逐一被逾越和打破,政治博弈的指針在撕裂與彌合之間游移。

變局叢生的2024年選舉

罷免麥卡錫也給美國大選帶來諸多波瀾。一是選舉議題的結構性不對稱恐將加劇。民主黨當前選擇的墮胎、種族等議題都是能夠引起全國性關注的關鍵議題,但失去眾議院,其主推的經濟、父母權利、能源等議題也失去了影響力發酵的場域。若極端候選人當選,共和黨的議題選擇面將進一步收窄,或將在未來選舉中面臨“自說自話”的窘境。

二是特朗普效應迎來又一輪新測試。特朗普的背書曾在往屆選舉中發揮巨大優勢。此前候選人吉姆·喬丹已獲得了特朗普與麥卡錫的支持,但其本人遠超特朗普的激進保守立場顯然在眾議院遭到大多數議員的排斥與抵制。然而,喬丹落選並不意味着特朗普影響力的終止。由於在國會山動亂事件中沒有為前總統站台,特朗普已私下表示不支持眾議院多數黨黨鞭湯姆•埃默參選議長。這一表態無疑將使未來的投票結果徒增變數。調和“特朗普主義”的持續影響也將成為新議長的首要任務之一。

雖然變數不斷,但在當前的選舉政治中,籌款和候選人是政黨為數不多的受控因素之一。據RealClearPolitics的調查顯示,加州等地區的多位共和黨眾議院候選人正處於強勢地位。因此在被罷免後,作為共和黨最大籌款人的麥卡錫宣布將繼續留任國會,幫助其他共和黨候選人參與競選,確保選舉籌款資金的穩定。

受“外溢性震蕩”影響的中美關係

“麥卡錫時代”雖然短暫,卻留下大量涉華“政治遺產”,其存續與未來進展面臨不確定。

繼任者涉華立場與麥卡錫的一致性存疑,或將為涉華議題增加新的風險點。目前看,呼聲較高的繼任者中雖多為麥卡錫盟友,但對“中國風險”的具體關注卻各有側重,如若其他議員掌權,中美教育交流、數字金融等新博弈場域或將面臨衝擊。

但無論議長最終花落誰手,麥卡錫在任期間對中國議題的操弄或將為後續議長治理眾議院提供路徑參考,涉華議題與對華政策的工具性將在未來持續加強。由於難以擺脫“弱勢議長”的尷尬身份標籤,麥卡錫在任期間藉助中國議題打造自身可靠政治形象,儘可能在眾議院鞏固兩黨共識空間,並與民主黨就其他議題達成勾兌。短期內,共和黨複雜內部紛爭無法消弭,一旦繼續炒作涉華敏感議題,中美關係仍將面臨來自國會層面的衝擊。

此外,共和黨一再批判當前民主黨對華“軟弱”,甚至公開抵制“中美關係的解凍”。2024大選前,為滿足強硬派需求,一致團結“對外”,新議長與民主黨合作的政治迴旋空間已被損耗殆盡,因此,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與外交戰略或將面臨更多掣肘與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