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博弈催化中國周邊外交變局2022-06-30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在美國持續推進「印太戰略」的背景下,中國的周邊外交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需要從更加宏闊、長遠的視角加以審視,更加精巧地把控中美博弈與周邊外交這兩者之間的互動,更加深入地體認周邊國家的焦慮、關切和需求。
- 中國周邊外交的難題與破題2021-06-29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鑒於周邊環境的重要性、複雜性以及二元結構的現實性,中國周邊外交需展現親和力、包容性、開放性、和平性及塑造力。客觀認識美國因素與中國因素的作用,對維持地區和平與發展尤為重要。
- 2016年中國外交成績2017-01-10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過去一年中國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大國關係展現新局面,周邊關係穩中有升,與發展中國家合作躍上新台階,國際地位出現了質的提升。
- 亞洲的淡水爭奪戰2016-12-16
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近期事態發展凸顯為何圍繞共享水資源的競爭和爭鬥是造成亞洲地緣政治紛爭和衝突升溫的重要原因。中國在南海的「領土攫取」還伴隨在跨國流域更為安靜的「淡水攫取」。重新規劃跨境水流是中國利用實力、控制、影響來打造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戰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資源和領土糾紛劇增警示隱隱出現的危機,種種事態發展都凸顯了水資源與和平之間的關聯。
- 美國在中國周邊的把戲2016-11-25
趙干城(Zhao Ganche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的巨大發展從來不靠挑戰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領導地位,中國的成就則有助於全球的經濟與繁榮。中國渴望與美國就和平與發展進行合作,認為美國沒有理由在中國周邊耍把戲。
- 「杜特爾特現象」和美國因素2016-10-17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執行主任
「杜特爾特現象」看似偶然,在一定程度上實屬必然,是美國決不做老二政策和老大作風催生的。杜特爾特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是中菲關係的大事,有利於中菲關係恢復友好常態。
- 中菲二軌外交:從堅冰漸融到關係轉暖2016-10-17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二軌外交的結果喜憂參半,但它是一次成功的嘗試,為正式會談議程提供了實用而具體的議題。從這方面看,拉莫斯和傅瑩2016年8月的香港會晤值得稱讚。
- 憂心忡忡的鄰國謀求制衡中國2016-10-12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特德·蓋倫·卡彭特探討了中國與美國及其他涉及南海爭端的亞洲國家間的緊張關係,概述了美國對菲律賓、韓國和越南的軍事政策與扶持措施,解釋了這一切可能給對華關係帶來的負面影響。該地區的活動看似是在搞平衡,但它顯示出沿岸國家對北京在南海所作所為的不安。
- 海牙判決或將開啟克制外交2016-07-20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雖然海牙判決只涉及菲律賓和中國的爭執,但會促使其他國家提出同樣對抗中國「九段線」的主權要求,從而增加中國談判解決重疊主張的壓力,並限制中國的南海主張。為此,中國必須向東盟國家表達善意,消除它給人的霸權企圖印象。
-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背後的真相2016-07-14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美國把南海問題地緣政治化,使地區安全形勢進一步複雜,並為和平解決爭端設置了更多障礙。菲律賓新總統發表的講話中談及恢復就南海群島問題進行對話與談判的可能,這是非常值得歡迎的進展。
- 對東亞地區合作動態平衡的再思考2016-06-02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地區秩序最終由經濟關係決定。當前的合作結構容納了多方利益和舒適水平,通過雙向適應和接受為妥協與動態平衡打開了新的空間。中國在周邊外交中積累了寶貴經驗,鄰國將逐步習慣中國的崛起。
- 美國-東盟峰會:美國正在趕上中國?2016-03-09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有鑒於其蓬勃發展的經濟、加速的一體化進程,以及安全環境面臨的不斷變化的挑戰,東盟註定將成為全球一個日益重要的地區。東盟人口超過美國和日本的總和,並且是重要的前沿市場。
- 美中在緬甸展開大博弈2015-12-0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和美國在緬甸正展開一場激烈的鬥爭,這場鬥爭到目前為止仍是非暴力的,並且,似乎美國正取得勝利。對緬甸來說,對西方開放是答案所在:制裁減輕了,西方領導人爭相來訪問,商業投資也開始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