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東盟峰會:美國正在趕上中國?

2016-03-09

據彭博社2015年的調查,全球10個增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中有4個是東盟成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等其他主要地區經濟體地理上相鄰,經濟聯繫不斷加深,這也令更廣大的東亞地區在未來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安全領域,東盟也同樣面臨嚴峻挑戰,例如南海主權爭議。大國自然不會忽視東盟的重要性,它們長久以來就向東南亞國家,以及作為地區組織的東盟示好並保持接觸。在對這一重要地區的影響力方面,中國似乎已經取得領先。從這一角度來看,在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的美國-東盟峰會,可以被視為美國試圖抵消中國對東盟持續增加的影響、並試圖重塑地區領導地位的努力。

美國和東盟的交往歷史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美國在1977年成為東盟的對話夥伴國,而中國直到1996年才獲得全面對話夥伴國地位。2010年,美國成為第一個在東盟建立外交使團並任命常駐大使的對話夥伴國,而中國在2012年才跟進。但是,由於深度捲入其他地區事務(例如中東和北非),應對恐怖主義和其他安全挑戰不斷增加安保投入,以及近來面臨經濟問題,美國能夠投入到本地區的資源有所減少,並導致美國更難應對本地區快速變化的現實,尤其是中國崛起。

和美國不同的是,中國自1970年代末啟動市場化改革以來,便意識到其近鄰的重要性,並開始拓展與東盟的關係。2003年,中國成為東盟的戰略合作夥伴,而美國遲至2015年才獲得這一地位。中國也是第一個加入“東盟友好合作條約”(2003)的對話夥伴國,美國到2009年才跟進加入。中國還是第一個表示願意加入“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協議”的擁核國家。自1997年起,中國開始和東盟舉行年度領導人峰會(雖然一開始是非正式的),而美國從2009年才開始這麼做。不過,儘管這些政治努力值得讚揚,但在經濟領域中國對東盟的影響才最為明顯和持續。東盟和中國的經濟聯繫最終為2010年建立自貿區鋪平了道路,這也是中國簽署的第一個多邊自貿協定。奇怪的是,雖然“美國-東盟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早在2006年就簽署了,但這一協議並未能升級成為自貿協定(美國在2007年和新加坡簽署了自貿協定)。2013年,“美國-東盟擴大經濟合作倡議(E3)”出台,但這一倡議能否有助於推動簽署雙邊自貿協定目前尚不可知。

為進一步展示東盟在中國周邊外交中的重要性,中國2011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國-東盟中心。該中心是一個一站式的信息中心,旨在促進貿易、投資、旅遊、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雙邊合作。所有這些持之以恆的努力,令中國自2009年以來成為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同時東盟也在2015年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恰好東盟經濟共同體也在同一時間成立)。而美國目前是東盟的第四大貿易夥伴,排在中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儘管美國依然是東盟外國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國。關於戰略合作的優先領域,東盟和中國已明確表示將重點關注短期經濟發展議題,例如農業、信息、通信、人力資源發展、雙邊投資,以及湄公河流域開發。而東盟和美國在戰略合作方面的優先發展領域則涉及很多非經濟議題,包括海上合作、氣候變化等轉型挑戰、未來領袖以及女性機遇。

照目前情況看,經濟合作看起來是大多數東盟國家的當務之急,其他議題只能退居次席,儘管南海主權糾紛的確引發擔憂。因此,似乎中國能夠利用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來加深其與東盟的關係。海上合作,雖然被沿海國家,尤其是對南海有主權爭議的菲律賓和越南所歡迎,但其他成員,尤其是非沿海國家則對此並不熱心,如果不是無動於衷的話。這部分是因為,這一合作被視為是削弱中國這個更大戰略的一部分,而中國是大多數東盟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和投資者。值得注意的是,東盟-美國峰會聯合聲明的17個要點中,有3個(第7、8、9點)提及了這種合作。同時,在氣候變化方面,雙方似乎缺乏興趣(儘管聲明第11點還是寫入了這一內容),這主要是考慮到東盟(除了新加坡)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傢俱樂部,隨着該地區人口、城市化率和經濟增速提升,其能源消費量(主要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必將有所增加。

雖然,在與東盟的經濟合作方面,中國看上去領先於美國,但長久以來美國被視為是該地區的安全保障,為該地區經濟體的繁榮和發展提供必要的穩定性保障。美國自1951年以來就和菲律賓簽署了共同防禦條約,並且和很多東盟國家每年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不過,即便在這一領域,中國也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去年,中國主辦了香山論壇,一個被視為挑戰香格里拉對話會的非官方地區安全對話會,東盟防務代表們均出席了這一論壇。中國近期還和東盟國家舉行了一連串軍事演習,有很多都是第一次舉行,包括和印度尼西亞(2012反恐演習)、新加坡(2015,兩國首次海上合作)、馬來西亞(2014和2015,人道主義和救災演習)、泰國(首次空軍演習),以及柬埔寨(首次海軍演習,並且是在美國-東盟峰會以及日本海上自衛隊訪問之後進行的)。由於這些軍事演習很多都具備明顯的海事元素,因此即便是在海上合作領域,中國也已經取得一些進展。為支持雙方的實際合作,總額達5億美元的東盟-中國海上合作基金於2011年成立,儘管這一基金目前還有待更好地利用。此外,中國對東盟的武器銷售/轉讓也正在增加。這包括聯合生產和技術轉讓,例如為印尼和泰國製造反艦導彈,以及協助緬甸建造護衛艦。不過,部分東盟國家在同中國的安全合作方面依然心存疑慮,它們主要擔憂中國的真實意圖,以及南海糾紛。但持續的信心建設措施、定期磋商以及高層國防交流或將逐步消除這些擔憂。

在這種大背景下,美國-東盟峰會來的及時而關鍵,特別是對美國來說。峰會地點的選擇——正是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會晤的同一地點——同樣彰顯出東盟對美國不斷增加的重要性。為了增加和該地區的經濟交往,奧巴馬總統提出了“美國-東盟連接”倡議,利用新加坡、雅加達、曼谷等地區中心城市來連接太平洋兩岸的企業家、投資者和商業機會。這一倡議的四大支柱是商業、能源、創意和政策,涵蓋了能夠促進雙邊商業和貿易的諸多元素。不過,考慮到時間緊迫,以及類似美國主導的倡議(如TPP)生效所面臨的麻煩,接下來的挑戰,特別是對下一屆美國政府來說,是如何進一步推進這一倡議,以及如何將目前的動能轉化為現實。如果峰會想要傳達的信息是,讓東盟相信美國依然是長期可靠夥伴,那麼該目的看上去達到了。但如果缺乏後續行動,這一信息也許還是會被遺忘。對東盟來說,安納伯格莊園峰會凸顯出如何平衡它和大國的關係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東盟明白,必須找到方法將大國競爭導向更具建設性的方向,將其“去安全化”並提升為更富成效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