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憂心忡忡的鄰國謀求制衡中國

2016-10-12

中國領導人懷疑美國正採取措施,遏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與影響力。這種懷疑是有根據的。促成這種懷疑的美國行為包括直接的舉措,如在南海以航行自由為名巡航,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這兩件事都引起北京的強烈抗議。華盛頓的反華遏制政策當中還有更多微妙而間接的措施,包括取消長期以來對越南的武器禁運,與河內發展日益緊密的戰略關係。另一件事是,伴隨着華盛頓露骨地支持馬尼拉把與中國的南海領土爭端訴諸國際仲裁法庭,美軍重新返回了菲律賓。其他政策還包括一系列軍售和與印度簽署軍事後勤協議。最後,美國正在努力將它與韓國、日本的同盟關係從純粹的雙邊防務條約轉變為處理非特指“地區突發事件”的安排。

S1.jpg

雖然美國是實施遏制中國政策的主力(或制衡者),但它不是唯一一個。同時,北京有必要考慮,為什麼它的行為會讓鄰國、甚至是那些與美國很少或者根本沒有直接聯繫的鄰國採取這樣的措施。

單獨行動的例子有很多,而且越來越多,而日本是這一切的震中。早在2013年和2014年,東京就在東盟與中國的南海領土爭議中明確支持前者。此後,日本對南海的介入多方面升級。日本軍艦即將加入美國海軍艦隊,參加在南海水域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

除此之外,東京還同意為越南提供巡邏艇。越南是與中國領土爭議最大的國家之一。今年9月,東京與領土爭議的另一方馬來西亞達成了同樣協議。日本還為菲律賓提供海上支援,包括二手軍事裝備,並與印尼發展各式各樣的安全關係。在南海問題上,日本的立場明顯是“除了中國誰都支持”。

S2.jpg

也許最讓北京感到不快的,是東京的野心似乎並不局限於南海。安倍晉三政府一直與印度政府就16.5億美元兩棲軍用機交易進行談判,並謀求與對方建立更緊密的海上安全關係。印日安全關係的發展程度,就如備受尊敬的國際事務專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拉詹·梅農在《國家利益》上發表的帶有刺激性標題的文章——《醞釀中的印度-日本同盟?》

印度看來越來越擔心中國的野心和企圖,所以它開始與美國和日本建立新的安全關係。印度還批准了耗資80億美元的軍艦計劃,為的是應對中國日益強大的海軍力量。其他國家對這一舉措頗為認可,事實上,新加坡就明確希望印度在南海發揮更大作用。

S3.jpg

也許更讓人驚訝的,是20世紀上半葉曾受日本蹂躪的東亞小國也認可日本發揮更積極的安全作用。這種態度上的轉變說明弱小國家對北京的實力和企圖是多麼擔心。甚至在台灣,在更反華的、親台獨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前,台灣就謀求加強與菲律賓和日本的海上合作。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曾公開表示,日本必須在東亞發揮更大的安全作用,以便抵消他看到的美國影響力的下降。跛腳鴨總統馬英九呼籲國民既要記住數十年殖民地時期日本做過的壞事,也要記住日本做過的好事。蔡英文已經開啟了台北和東京之間的非正式安全對話。

所有這些措施都是在搞平衡,它多少顯示出鄰國對北京所作所為的不安。中國官員也許抱怨說,所有這一切都是美國在煽動東亞國家的疑心,好把它們拉入反華聯盟。這種觀點可能有一定道理。毫無疑問,美國領導人想保持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優勢,擔心中國成為潛在挑戰者。但中國的決策者們也要問問自己,就算幕後有美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國家接受最終制衡中國的措施?或許北京自身的某些行為——包括南海領土主張過於寬泛,十年來軍力擴充過於明顯——也都與此有關。不管怎樣,鄰國的確是憂心忡忡,這對中國的利益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