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關係的此時此刻2019-04-25
馬曉野(Ma Xiaoye) 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創建院長
防止經貿領域矛盾將中美雙邊關係整體拖入螺旋式下降是明智的。中美經貿摩擦目前有希望通過談判得到解決,而談判達成協議將邁開中美關係全面調整的第一步。
- 中美貿易協議助推中國地位上升2019-04-16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中美貿易協議及美國「倒逼」效應不可能產生「顏色革命」後果,這種對抗與重構過程只能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更堅強有力,更富法治理性,使中國經濟則更具開放性、創新性和全球引領性的潛質與實力。
- 「巨量效應」與平衡點:中美經貿戰的啟示2019-04-12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中美兩國的決策者經歷險境之後找到了處理戰略競爭和「巨量效應」的平衡點,避免了雙輸的結局。對中國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包含着發揮更大能動性的機遇。
- 當前與未來的台海安全形勢2019-04-10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台海安全風險不斷上升,當年一些有益於制約危機升級的因素已不存在。台灣執政者不要錯估形勢,美國不要企圖打台灣牌,中國大陸在加強反台獨鬥爭的同時要堅持實行兩岸融合發展,給台灣人民帶來切實利益。
- 波音停飛事件對中美關係的啟示2019-04-08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全球化產業鏈上的安全風險並不能簡單用國別、價值觀、是否符合西方市場經濟標準來判斷。中美兩國需要開啟新的合作機制來解決這些新問題。
- 中美極地政策:地緣政治競爭的最後邊疆2019-04-03
漢娜·菲爾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中國正在制定極地戰略,並加強全球極地治理政策的參與。無論誰掌管美國,這種積極立場都肯定與美國的議程相抵觸。
- 中美對抗讓菲律賓對美國的保證感到擔憂2019-04-02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未來幾年內中美關係可能持續出現摩擦。因此,如何平衡與兩個大國的關係將是對未來菲律賓政府的最大外交政策考驗。
- 737MAX停飛讓中國志得意滿2019-04-02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國際部落主義的興起使政治充滿了本能蔑視,美國對中國,空客對波音,「我們」對「他們」,皆是如此。北京決定停飛波音最新噴氣式客機,只是美中關係中這種部落主義的凸顯。
- 美國不應把有問題的中國當成敵人2019-04-0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美國人應該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但華盛頓可以做很多事情來避免兩國關係變得更具破壞性。
- 中美應當合作管控基因編輯風險2019-03-29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基因編輯所帶來的潛在好處和風險同樣巨大。管控基因編輯需要採取新的方式,中美兩國應在其中起帶頭和示範作用。
- 中美關係的演變、教訓及影響未來的新因素2019-03-29
章百家(Zhang Baijia) 原中共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要充分認識中美兩國的差異,總結雙邊關係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妥善處理矛盾,避免陷入全面對抗。
- 中美應努力尋求「再接觸」2019-03-27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在當前種種挑戰的背後,一種事實上的新型中美關係正在形成。無論是應對大國競爭還是確保國際秩序穩定,中美雙方都需要保持戰略克制,並以更大智慧開啟「再接觸」進程。
- 由中美軍費開支說開去2019-03-22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美國用中國軍費開支演繹出「中國威脅論」,令中國民眾不滿也不屑。
- 需求與願景的轉變:中美在巴以衝突問題上的分歧2019-03-15
漢娜·菲爾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中國通過介入巴以衝突獲得了可觀的短期收益,而美國在該地區的不力政策既未取得成果,也未獲得回報。
- 歐洲對華為事件回應不一2019-03-15
鄒思雲(Rene Zou) 巴黎政治大學、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
美國一直在給歐洲國家施壓,要求禁用華為技術。然而與美國不同,歐洲作為一個整體並不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對華為而言,證明其誠意至關重要。但對於歐洲而言,同樣至關重要的是要應對5G落後帶來的嚴重經濟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