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三個更好統籌」看中國工作重心2023-03-14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冀望通過「三個更好統籌」的指引與推進,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現代化路徑,通過增強自身發展的確定性與可持續性來為世界發展賦能,同時增進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信心。
巴切萊特訪問新疆意義何在?2022-06-2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所研究員,法學博士
中國政府邀請巴切萊特女士訪問新疆,體現了中國作以聯合國為基礎的國際政治秩序的「維護者」而非「挑戰者」的決心。
美國「民主峰會」首演效果不佳2022-01-05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摘要:
「民主峰會」首演不佳,拜登政府的多數戰略意圖均未實現。隨着美國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風向的轉變,這一機制的前景也許更加慘淡。
- 「共同富裕」不意味着改革開放的轉向2021-11-15
馬曉野(Ma Xiaoye) 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創建院長
強調「共同富裕」,是過往經濟發展思路和相應社會分配製度的演進,是經濟發展路徑改革的續篇。
美投資者誤讀了中國政府的政策意圖2021-08-30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當前中國所進行的一系列政策規範都旨在塑造一個更加包容和制度公平的開放市場環境。我們需要從改革的系統性和可持續角度理解當前中國政府出台政策的積極意義。
習近平「七一」講話向世界釋放哪些信號?2021-07-14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以史為鑒,以開創未來為主軸,向全世界釋放了一系列信號。
「老齡化」與中美關係2021-06-21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中美兩國均不同程度面臨人口老齡化壓力,這將給兩國關係帶來一些新變數。美國對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有戰略錯覺,但兩國在這一問題上存在眾多合作和營造共同利益的空間。
- 從「新疆人權」看美國遏制中國的策略2021-06-11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新疆人權」與西藏、香港、台灣、南海等議題一樣,是美國用於攻擊中國的政治武器。
- 「無依之地」的根源及中國的回應2021-06-11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不改變其對外行為,「無依之地」狀態將會長期存在。
西方不肯講的新疆反恐真相2021-05-12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通過有效的治理方式,新疆反恐鬥爭取得明顯成效。
挑戰主流媒體對新疆的敘事2021-05-11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西方有關新疆和其他中國熱點問題的公開言論一旦偏離主流政治觀點,往往會遭到嘲笑。我們有可能挑戰主流媒體的敘事嗎?
懷念傅高義2021-04-26
歐立德(Mark Elliott) 哈佛大學國際事務副教務長
非常感謝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以及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組織今天的活動。感謝袁院長真摯的演講,我想您比我認識傅高義教授的時間要長得多。您所講述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對傅高義先生最想念的一樣東西,那就是他溫暖的笑容。他向來都是發自內心地微笑,您可以在他的眼中看到他的笑容。時至今日,他的笑容仍然不時在我眼前浮現。
21世紀是太平洋地區大展身手的時代2021-04-25
斯蒂芬·沃格爾(Steven Vogel)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我謹代表我的家人感謝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及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組織了本次活動。我也要特別感謝各位演講者分享對我父親的追思。
傅高義教授對中美關係的貢獻2021-04-21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傅高義繼承費正清教授「經世致用」的傳統,以學術研究成果推動了中美關係的發展。
人類社會是全球疫苗競賽的贏家2021-03-10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疫苗研發競賽給人類社會提供了更多選擇,顯著提高了整體成功率。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下一場危機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到來,國際社會所能做的最好準備就是增強人類社會的整體韌性,不斷激發各國的創新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