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玉柱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美投資者誤讀了中國政府的政策意圖

2021-08-30
Wang-Yuzhu.jpg

近期中國政府針對滴滴和新東方等企業出台監管措施,引發美股市場相關中概股劇烈波動。一些美國投資者認為中國政府打擊中概股或扼殺國際資本的行為給他們造成利益損失。當前美股市場中概股波動確實超出了人們的預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佈暫停中概股赴美上市禁令後,中美金融“脫鉤”論再起。金融問題政治化使得本不甚明朗的中美關係雪上加霜,而中美之間的政策誤解可能使兩國關係陷入非對稱信息博弈的“死循環”。

從中國公眾視角看,美國投資者顯然誤讀了中國政府的政策意圖。有關中國政府市場保護或者扼殺資本的質疑顯然有悖中國政府一直以來所推動的市場化改革的政策初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以開放經濟為導向的改革已形成一種制度慣性,當前中國所進行的一系列政策規範都旨在塑造一個更加包容和制度公平的開放市場環境。我們需要從改革的系統性和可持續角度理解當前中國政府出台政策的積極意義。

一、治理互聯網壟斷平台旨在重塑適合創新產業成長的市場生態

美國投資者對於中國政府“打壓”中概股的質疑最初源於中國政府對於互聯網壟斷平台的治理,阿里巴巴等中概股企業成為典型。這類企業藉助美股市場上市具有偶然性,由於歷史原因,外資無法直接投資國內互聯網產業,以新浪網為代表的早期互聯網企業藉助協議控制架構(VIE架構)成功赴美上市。後來中概股企業的海外上市大多採用這一模式。2014年阿里和京東登陸美股市場,進一步引發群體仿效。大量中概股赴美上市大多發生在阿里和京東之後。

中國政府打擊平台企業壟斷行為,將為中小企業成長創造更加友好的市場生態,有助於從長遠提升營商環境競爭力。這些藉助海外資本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其快速成長過程存在共性特徵,即利用國內巨型市場規模和國際資本,在最短時期內實現特定市場領域的壟斷,並通過壟斷排斥其他競爭者,比如諸多平台企業通過消費者競價補貼對其他創新產業形成狙殺,很大程度上惡化了我國中小企業成長的市場生態。大部分初創企業最終無法逃脫被行業巨頭收購的命運,這些企業一旦被收購,其業務收入大多依靠壟斷企業的產業生態,創新動力顯著減弱。比如,優酷馬鈴薯、高德地圖、華數傳媒、恒生電子、UC等優質成長企業,在被阿里等科技巨頭收購後,便很難再續往日輝煌。

二、“數據隱私”等監管新政旨在創造公正且透明的市場行為準則

中國移動互聯產業發展迅猛,但中國政府在個人信息隱私保護方面的立法和政策監管顯著缺失,中國新經濟規制的制定也在“摸着石頭過河”。我們明知很多消費者隱私信息被泄漏,卻無法可依。《數據安全法》於今年6月10日生效,有關公民信息和數據安全首次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中國政府對於滴滴出行的監管首先是出於對消費者個體隱私權的保護。滴滴出行作為國內行業龍頭型中概股企業,受到的影響自然較大,但和其他企業受的“待遇”並無實質性差異。截至今年7月底,國家工信部已下架377款拒不整改的APP,並通報1407款違規APP。這些涉事APP大多涉及公民隱私信息安全問題。

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必須建立在一套公平且沒有例外的制度規章基礎之上。《數據安全法》的實施不只是針對滴滴或其他在美上市中概股企業。換言之,對於外商投資者而言,應該嘗試去理解它的積極意義,認識到中國政府治理在法制化、現代化和透明度方面取得的顯著進步,及其對營商環境競爭力提升的長遠意義。另一個說法是,滴滴出行將國內居民個人出行相關信息發送至境外,若這一說法屬實,美國投資者應更加清楚地意識到中美關係趨緊背景下,數據安全對於國家安全的重大意義。

三、重視投資國重要社會關切有助於贏得新的市場機遇

西方社會在鼓吹“環境、社會責任和治理”(ESG)時,顯然忽視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中不斷湧現出的新社會問題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當中國政府整治課外教輔市場,官媒開始斥責網絡遊戲對青少年的毒害時,西方投資者應積極抓住這一社會治理層面的市場機遇,通過企業的市場行為輔助中國社會實現“良治”,從而更有助於企業贏得民心,獲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和忠誠。

中國政府對於課外教輔、未成年網絡遊戲的整治背依強大的社會訴求。中國家庭對於子女教育的焦慮已成為中國社會不得不直面的重大問題。中國應試教育模式使得教育“內卷化”日益加劇,為讓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對於一般家庭而言,除需花費巨資購買學區房獲得優質教育資源外,父母還需要尋求校外培訓機構對孩子課業進行強化輔導,或通過奧數等其他技能培訓獲得高考加分優惠。目前,家庭教育支出遠超過家庭在食品、醫療或其他領域的開銷。

教育減負問題已成為中國教育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但由於教育考試體制的僵化,實際政策成效有限。本輪教育減負頗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特徵,一系列政策改革已在教育體制內部展開,政策改革力度之大旨在解決長期教改的歷史遺留問題。當前,針對課外教輔市場的限制則是教育減負改革的延伸,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整治並非僅針對中概股企業,而是涉及一個龐大的產業群體。

降低教育成本和塑造優良教育環境有助於年輕一代更好地成長。當關閉所有基礎教育類校外培訓渠道時,所有家長面對的競爭都是公平的,不會再因為教育競爭而感到焦慮。相反,他們會讓自己的孩子重新回歸他們真實的愛好和童年。對於遊戲產業的整治旨在凈化未成年成長環境,遊戲對於青少年的傷害正成為一個重大社會問題,也體現了家長們的重要關切。破解既有教育體制弊端有助於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比如,面對迅速老齡化的經濟發展困局,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放開生育管制和鼓勵生育的政策實踐。中國近期出台鼓勵三胎的生育政策,但市場反響繆繆,其背後核心因素在於過重的教育成本降低了年輕父母的生育意願。因此,對外商投資企業而言,需要以更加積極的視角理解中國社會的重要關切,一個致力於良治社會的外商企業將能夠贏得更多的市場信任和持久的利潤來源。

四、以更加積極的視角看待中國政府出台的管制政策,注重管控分歧

中美之間對於彼此出台的政策顯然存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認知。從中國投資者角度看,美國此次出台禁止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顯然有些反應過激。當前中美之間有必要對這種政策誤讀進行管控,因為一旦中美陷入政策反制博弈的“死循環”,金融“脫鉤”給美國投資者帶來的損失將更大。目前,中概股佔美股總市值的4%,交易量的6%。隨着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赴美上市,中概股權重對美股市場的影響亦日益增長。

中國深化改革需要持續的對外開放作支撐。中國在經濟封閉式發展方面有着沉痛的歷史教訓,開放與改革的辯證關係已深入民心。開放是中國改革合法性的重要邏輯支撐,外界絲毫不需要擔憂中國可能的政策轉向。中國政府在金融市場開放方面的姿態始終是積極的,近年來也一直致力於資本市場開放的改革實踐。中國提出制度型開放,旨在通過國內製度改革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之間的要素流通“堵點”,通過對“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利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雖然中國政府充分意識到科創產業對美股市場的過度依賴會弱化國內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中概股赴美上市造成的優質資產分流無益於國內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的建立,但仍然為這些企業赴美上市開綠燈。當前,美方需要從中國政府致力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角度,以積極視角去理解新近出台的監管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