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繭自縛的政策2020-10-13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麥瑞安(Ryan McElveen)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副主任
由於中國的所作所為讓華盛頓感到擔憂,也促使美國政府調整政策,兩國精心編織的文化教育交流網正面臨破裂危險。但代價將遠遠大過收益。
- 回歸多邊主義2020-10-09
潘基文(Ban Ki-moon) 聯合國前秘書長
75年來,為了促進和平、繁榮與人權,聯合國提供了一個不完美但卻是首屈一指的全球論壇,成為避免另一場世界大戰的防波堤。但新冠疫情卻讓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多邊機構面臨迄今為止最大的挑戰。
- 與中國文化脫鉤將傷害美國2020-08-24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脫鉤」是美中之間地緣政治決鬥的中心議題。這一戰略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中的鷹派構想並推動,現在已然成為美國削弱中國實力的主要工具。果真成為現實,那將是一個悲劇,而美國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 牛頓精神2020-07-31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在毀滅性的疫情期間,中國雄心勃勃的火星探索計劃追隨了牛頓在瘟疫期堅持進行科學探索的步伐。
- 自由女神背棄外國留學生?2020-07-30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白宮試圖禁止許多外國留學生返回美國繼續學業的舉動或將傷害美國教育寬容與知識探索的聲譽,更不用提這種做法或許會令外國留學生轉而反對美國。
- 中美民間力量是推動兩國抗疫合作的生力軍2020-07-13
王輝耀(Wang Huiyao) 全球化智庫(CCG)主任
中美兩國人民顯示出的合作互助精神,不僅極大地推動雙方共同遏制疫情,更為兩國未來開展友好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 特朗普的中國留學生禁令不可持續2020-06-24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美在人文領域長期、廣泛的利益交融將從根本上對特朗普政府相關政策形成「糾偏」,使其難以長期持續。
- 美國的「病」還有治嗎?2020-06-17
吳白乙(Wu Baiyi)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所長
美國的社會利益愈益固化導致政治體制僵化,使其制度糾偏機制一再失靈。
- 煽動對抗不是應對「美國之困」的良策2020-06-17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無論是疫情還是這次內亂,美國普通民眾為特朗普的「治理之弊」付出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代價。
- 疫情之下的中美意識形態競爭2020-04-29
聶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
白宮對中國的指責抹黑與其說是為了給特朗普政府開脫,倒不如說是為了自我認同而戰。疫情下的意識形態之爭大大惡化了中美的政治環境,雙方妥協合作的空間急速變窄。
- 疫情衝擊下特朗普支持率緣何不降反升?2020-04-22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近期美國國內新冠疫情加劇,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卻持續攀升,但攀升幅度仍落後於美國歷史上多次危機中總統支持率的增幅。
- 廣州涉非疫情防控與「種族主義」無關2020-04-22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政府對所有外國在華人員一視同仁,反對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差異性做法,對歧視性言行更是零容忍。
- 誰更具有優勢?2020-03-24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對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充滿信心,其優勢在應對新冠疫情中是顯而易見的。
- 中國應對疫情的啟示2020-03-19
金良祥(Jin Liangxia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由於中國採取了積極措施,疫情結束可能已為期不遠。中國的做法提供了一個路徑圖,供其他國家根據本國國情使用。
- 中國抗疫經驗值得世界重視2020-03-16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中國願意毫無保留地與其他國家交流抗疫經驗,也希望其他國家從本國國情出發採取更有效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