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中國」原則仍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紀念《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2022-01-21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美方的所作所為正從各個方面衝擊一中政策的底線。如果美國真想與中國和平共存,那就要格外慎重處理涉台問題。
- 熱和平:中美關係的範式正在形成嗎?2022-01-10
王緝思(Wang Jisi)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
中美關係的下一階段不會一帆風順。然而雙方都有足夠的動機保持清醒的頭腦,使雙邊關係處於可控狀態,因為雙方都面臨著國內議程中的一些迫切任務。
- 美國的冷戰認知與中美關係的未來2022-01-07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中美新冷戰」論源於美國是冷戰的絕對勝利者這一錯誤認知。中美關係的未來取決於美方這一認知的轉變。
- 美國聚焦中國帶來的安全後果2022-01-07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隨着「中國威脅」主導了美國當前的安全戰略,一些地區大國會藉機欺負弱小鄰國,以考驗美國的決心。但美國全球地位的下降也可能給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帶來巨大好處。
- 冷靜審視當前中美關係2022-01-06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美國遏制中國是一項長期戰略,目前尚在初始階段,預計今後一個時期會進一步深化拓展。美國面臨的危機主要來自國內,它需要中國作為主要戰略對手,重新進行一次冷戰,以重振國家精神。
- 避免戰爭,但非常不安2021-12-29
閻學通(Yan Xuetong)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
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不應被定義為新冷戰,而應是不安的和平。戰爭不太可能發生,但在未來的10年里兩國將極其恐懼對方。
- 理出頭緒:「中美氣候合作」究竟意味着什麼?2021-12-27
馬特·傑拉奇(Matt Geraci) 中美研究中心(ICAS)副研究員、海事項目主任
氣候合作一直被標榜為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領域,而科學家正在進行的實地科研工作為兩國提供了大量可以共享的東西。
- 「民主峰會」預示意識形態問題成為中美博弈焦點2021-12-23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在意識形態領域實施全面競爭,是美國幾乎窮盡除戰爭之外所有對華遏制手段之後的無奈之舉。意識形態競爭很可能成為未來一二十年中美關係最具對抗性的領域。
- 習拜會:接下來該做什麼?2021-12-1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喬·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終於舉行了會晤,現在雙方應當努力解決分歧並管控其他問題,以維護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 如何看待美方聲稱「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2021-12-03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美國表態「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一是逐步接受「無力改變中國」的現實,二是階段性緩和中美關係的需要,其中是否暗藏美國未來會變幻對華施壓手法,更需要進一步觀察。
- 從峰會看中美共識與分歧2021-11-29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本次會晤對於緩和與穩定中美關係具有積極意義,但雙方在重大問題尤其是台灣問題上的分歧嚴重製約着兩國關係的改善與發展。雙方需要在共識領域儘快落實政策,早日形成看得見的成果。
- 元首會晤引領新時期中美相處之道2021-11-25
易凡(Yi Fan) 駐北京時事評論員
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的走向受到廣泛關注。國際社會對此次中美元首視頻會晤高度期待,其成功舉行為中美關係未來指明方向。
- 持久共存所需的規則2021-11-23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在管理雙邊貿易和競爭時,唯一正確和可行的方法是應用WTO規則。中國和美國應制定彼此關切的事項清單,並找到符合WTO關於補貼、政策和國家安全規則的解決方案。這是維持持久共存的唯一途徑。
- 華盛頓如何疏遠了中國的年輕人2021-11-23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中國年輕一代人幾乎生來就見證國家的繁榮與日益強大,並培養出一種有別於老一輩的自豪感和身份認同感。現在,美國開始公開挑戰中國的崛起,這敗壞了人們對美國的看法。
- 中美元首共同反對「新冷戰」2021-11-22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兩國元首在視頻會晤中表達了反對新冷戰的立場。老朋友尋求恢復關係,向前邁進,既接受競爭,又避免衝突。如何做到這一點是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