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民主峰會」預示意識形態問題成為中美博弈焦點

2021-12-23

冷戰期間,意識形態問題是美蘇對抗與競爭的核心領域,也是世界分裂為兩大陣營的重要原因。近年來,隨着大國競爭急速回潮,意識形態領域的分野也逐步凸顯。12月9日至10日,美國召集全球110個國家的政府、公民社會以及私營部門領導人舉辦為期兩天的線上“民主峰會”,而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均未受邀參加。作為拜登政府宣揚“美國回歸”的重要政策,此次“民主峰會”將開啟美國實施對華意識形態全面競爭的新階段,這一競爭或將定義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的基本態勢。

在意識形態領域實施全面競爭,是美國幾乎窮盡除戰爭之外所有對華遏制手段之後的無奈之舉。自特朗普政府以來,美國先後通過經貿戰、科技戰、司法霸凌、金融制裁、軍事圍堵等諸多手段,極盡對華遏制與打壓之能事。然而,上述被稱為“全政府”對華戰略的戰略設計並未奏效,更觸發了中國更加積極的反制。加之新冠疫情的持續衝擊,中美力量對比態勢和國際影響力趨勢欲發於美國不利。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美國戰略精英欲重拾對蘇冷戰的伎倆,通過“民主峰會”的“抱團效應”來掀起意識形態的全面攻勢,尋求對中國搞“致命一擊”。然而,美國最近十餘年來遭受了金融危機、國內政治極化、新冠疫情等連番重大打擊,其在國際意識形態領域的既有話語優勢早已不比往昔,美式民主的“神話”近乎破滅。因此,從日益不佔據優勢的意識形態領域對華加壓,堪稱美國的無奈之舉。

從中美逐步進入互有攻守的戰略態勢看,意識形態競爭很可能成為未來一二十年中美關係最具對抗性的領域。中美在應對近年關係急劇下滑的態勢中,已經逐步理清了各自的底線和基本方略。目前來看,避免戰爭應是兩國共同樂見之事。除此之外,經貿戰硝煙尚未散盡,但經貿“脫鉤”明顯無法實現;金融手段威力明顯,但對兩國均具極強的自損效應;科技“脫鉤”恐怕無法避免,但可能更多地體現在事關國力競爭的關鍵技術層面。在上述領域,中美互動態勢似已基本定型,競爭性雖然難以避免,衝突效應卻也不會對兩國關係構成全面的毀滅性打擊。

唯有在意識形態領域,兩國之間的關係態勢遠未定型,對抗性的一面可能將十分突出。從美方看,拜登政府此次精心策劃的“民主峰會”絕非“一錘子買賣”或“民主秀場”,後續動作勢必接連出台。從中方看,中國此次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姿態,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回擊美國的“民主峰會”。中國近期高調宣示“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出長達2萬多字的《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發佈1.4萬多字的《美國民主情況》。這些動作明顯更具針對性、進取性,彰顯中方在迫不得已情形下開啟中美“互有攻守”新態勢的決心和意志。如此一來,中美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激烈碰撞將難以避免。

在意識形態成為中美激烈對抗焦點的情況下,中美均將面臨如何管控此類對抗的新挑戰。一方面,意識形態對抗雖然更多地體現為“論戰”,但其仍有可能外溢擴散至其他議題領域。美國方面試圖將意識形態問題與台灣等涉華主權問題相聯繫,就顯然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另一方面,意識形態對抗雖然發生在中美兩國之間,但其具有較大可能衝擊現有的大國關係態勢,成為國際關係“集團化”的主要誘因。美國正是尋求以意識形態之爭來聚攏西方一致對華,更妄圖藉此全面孤立中國。可見,意識形態問題的外溢擴散及所誘發的“集團化”,都將放大該問題的破壞性,給中美在激烈競爭環境下確保關係“不破局”帶來重大挑戰。

中國當前致力於搞好自身建設,無意主動掀起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會向美國那樣妄圖推廣其民主價值觀念。歷史上大國之間在這一領域的諸多慘痛教訓,應給美國提供更多有益參考,促其謹慎使用意識形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