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積敏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從峰會看中美共識與分歧

2021-11-29
中文圖片.jpg
點擊閱讀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第31期

11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這是美國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的首次中美元首峰會。外界對於本次會晤的具體成果並不抱有期待,這不足為奇。元首峰會並不主要討論具體問題,而是聚焦於雙邊關係中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以及重要的地區與全球性問題,從會後雙方發佈的新聞稿中也可以看出這一特點。中方通稿近4000字,主要篇幅落在新時期中美相處的原則與事項、中國的發展道路與戰略意圖、中國對於國際秩序的立場等方面。美方聲明相當簡略,僅有四段內容,核心關切也是關於國際秩序、價值觀等宏觀問題,氣候、公共衛生、能源安全等具體議題同樣後置。

通過對雙方新聞稿的比對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兩國間的主要共識與關鍵分歧。共識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兩國關係的極端重要性。這種重要性不僅體現在雙邊層面,而且擴展到地區與全球層面。習近平主席表示,推動中美各自發展,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包括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戰,都需要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拜登總統也指出,美中關係如何演進不僅將對我們兩國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是兩國關係的高度複雜性。美方在其發佈的新聞稿中指出兩位元首討論了兩國之間關係複雜的本質。中方新聞稿也強調未來50年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須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當然,這並非易事,主要原因即在於中美關係的高度複雜性。

三是溝通交流機制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元首會晤機制在穩定兩國關係、為雙邊關係指明航向上的重要性。習近平主席強調,中方“願本着平等互利精神,推進各層級各領域交往”,並進一步表示他本人願通過多種方式同拜登總統保持聯繫。拜登總統也指出就雙方的優先事項與戰略意圖展開坦誠、直接溝通的重要性。

四是中美長期和平共處的現實性,這是本次會晤最具戰略意義的一項共識。中美長期共存是一種實然狀態,以什麼方式實現共存則考驗政治智慧與戰略藝術。習近平主席在會晤中對美方提出的中美“持久共存”做了進一步補充,指出不僅要共存,而且要和平共處。本次元首峰會美方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為中美之間的激烈競爭設置“護欄”,防止兩國對抗局面的出現,以實現拜登政府多次表達的“負責任的競爭”、“有管理的競爭”。可以說,“激烈競爭”與“和平共處”是美國對華戰略的兩大特點。

在本次會晤中,拜登總統明確重申,美方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中方也多次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不以挑戰或取代美國為目標。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再次強調中華民族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無意滿世界推銷自己的道路。雙方均表示了反對打“新冷戰”。習近平主席希望美方把不打“新冷戰”表態落到實處。

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雙方在某些重大問題上的分歧依舊。首先是台灣問題。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習近平主席重申了中方的原則立場,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並再次明確了“一中原則”的核心內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拜登則表示美國堅持以《與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一個中國”政策。這與中方“一中原則”的核心內涵存在重大差別。執政以來,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種種做法表明美國“以台制華”的意圖更加突出。然而,美方政策與其預期目標有着明顯矛盾。美方表示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努力。但如果美國不改變對“台獨”勢力的縱容與支持,以至於“台獨”分裂勢力不斷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讓中國“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台海和平將面臨嚴重危險。

其次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問題。中美對規則與秩序的理解有本質區別。美國強調的“規則”是美西方主導下建立的戰後自由主義國際制度安排,反映了美西方的戰略意志與價值取向,服務於它們的利益需要。美方的“規則”並不是建立在平等協商基礎上,而有着濃厚的強權意味,比如對“民主”價值觀的獨斷性解釋以及強制性擴展,以所謂的“人權”問題干涉他國內政,等等。中國則主張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國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個秩序與規則強調了主權平等原則,突出了文明多元互鑒特點,反映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意願,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與權威性。

伴隨國際力量格局的新變化以及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新趨勢,一個國家或小集團的意志已經不能反映國際社會的共同意願,舊有國際秩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趨勢與需求。中國主張對原有國際體系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與完善,使之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然而,美方認為,中國此舉是要與美國爭奪體系的主導權,是要改變當前國際體系的性質,因而將中國視為所謂的“修正主義國家”。

再次是對中美關係的定位問題。習主席強調新時期中美相處應該堅持三點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方多次指出,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選擇,互利共贏是可以實現的目標。習近平主席在本次會晤中表示,“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然而,拜登政府仍將中國定位為對美國構成全方位挑戰的唯一競爭者,並提出了對華關係的“3C”原則,即“合作、競爭、對抗”三分法。拜登政府還表明雙方合作不會改變中美關係的競爭本質。中方明確反對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在於競爭限制了雙邊關係發展的深度與廣度,一旦定位為戰略競爭關係,行為體將更多考慮相對收益,這會嚴重縮窄雙方合作的空間。同時,一旦定位為戰略競爭關係,任何合作都是出於權宜之計,不僅難以持久,而且極為脆弱,競爭很容易完全取代合作,並發展成全方位對抗。這是一種極為危險的場景。

總的來說,本次會晤對於緩和與穩定兩國關係,確定雙邊關係未來發展方向與基本原則,釐清兩國關係的競爭限度,明晰兩國在國際體系中的作用與地位等具有積極意義。但是,雙方在重大問題上存在的重要分歧,尤其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嚴重製約了雙邊關係的改善與發展。面向未來,雙方需要在共識領域儘快落實政策,早日形成看得見的成果,如各層級溝通機制的恢復,以便重建發展中美關係的信心,努力培育與逐步累積信任。在分歧領域,則要發揮好危機管控機製作用,並繼續加強溝通,保持克制與耐心,力求找到符合雙方訴求的最佳折衷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