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制中國學生簽證誰會受損2018-06-15
馬特·希恩(Matt Sheehan) 保爾森基金會非常駐研究員
據報道,本周美國使領館收到指令,收緊向高科技領域研究生項目的中國學生髮放簽證。在這篇文章中,馬特·希恩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美國接受更少的中國研究生,究竟誰會「受損」?
- 檢視中國的軟實力與文化影響力2018-04-16
趙天一(Amy Zhao) 紐約大學紐約校區華盛頓廣場在讀碩士研究生
作為一個近年崛起的全球性大國,中國這個超級大國應當更加註重自身在海外推行中國價值觀的形象么?
- 凱瑞·布朗:中國指望樂觀而非懷舊2018-04-11
凱瑞·布朗(Kerry Brown) 倫敦國王學院教授
凱瑞·布朗認為,與美英等國盛行的懷舊情緒不同,中國人更傾向於展望未來。鑒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經驗教訓,他們普遍相信,未來會比現在更美好。
- 朝鮮半島會從平昌走向和平嗎?2018-02-12
尹永寬(Yoon Young-kwan) 首爾國立大學國際關係名譽教授
1月1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呼籲改善與韓國的關係,並同意參加奧運會。為什麼金正恩會突然向韓國伸出橄欖枝呢?
- 平壤的奧運策略不單是在美韓之間打楔子2018-02-01
特洛伊·斯坦格隆(Troy Stangarone) 美國韓國經濟研究所高級主任
雖然重點是朝鮮通過努力參加冬奧會在美韓之間打楔子,但平壤的參加也有國內和經濟上的原因。
- 外國媒體涉華報道真的存在偏見么?2018-01-23
Ivy Yu (Ivy Yu) 北京新聞編輯
隨着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與美國媒體之間的私人恩怨只是幫助強化了中國社會對於美國媒體持有的負面印象。美國媒體機構應當逐步認識到,作為它們審視對象的中國人民不應被當作封建臣民來報道,而應當被視為擁有自主權與能動性的人。
- 投資未來:美中語言交流的重要性2017-11-20
米凱拉·史密斯(Mikaila Smith) 牛津大學在讀研究生
文化交流和漢語學習並不能為中美面臨的嚴峻政策挑戰提供明確的解決辦法,但學習漢語的經歷讓人致力於理解和尊重。這就是起點。
- 美國退出UNESCO是孤立主義行為2017-10-27
路晨(Lu Chen) 聯合國紐約總部顧問
10月12日,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世界遺產機構——UNESCO。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已宣布退出TPP和巴黎氣候協定。有鑒於這一系列退出,美國棄UNESCO而去的根本原因也許並非它所謂的對該組織機制不滿,而在於美國文化中樹大根深的孤立主義。
- 中國靠多樣化藝術資助滿足國內外需求2017-04-05
方美昂(Alison Friedman) 乒乓策劃公司總監
各國藝術家都面臨資金問題,中國與眾不同之處是什麼?一個字:「變」。
- 諸神的金錢2016-10-28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馬雲的財富來自網上零售,王健林是靠房地產發家。如今兩人都把目光轉向好萊塢。他們的影響力之爭,將是極具傳奇色彩的爭鬥,即使不搬上大銀幕,也會是完美的電視真人秀。
- 中美應在多邊框架下促進亞太青年「互粉」2016-09-14
翟崑(Zhai Kun)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青年將成為中美以及同東盟等亞太各國加強人文交流的突破口。中美兩國應緊抓未來25年的發展契機,推動亞太青年朋友圈的發展與壯大,促進國家之間的互粉與互贊。
- 解讀美國槍文化2016-07-27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一個中國情報分析專家該如何解釋美國人對槍的痴迷呢?弗朗茨•斯蒂芬•加迪分析了其和國家神話相關的歷史淵源。駭人聽聞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對精英統治階層與日俱增的不滿、強大的公民自由利益集團對美國歷史的無休止利用,將導致美國人作出下意識反應:唯有槍支而非法律才能最終保護他們免受傷害。
- 「敗犬」是普世概念么?2016-07-12
羅瑪·艾森施塔克(Roma Eisenstark) 財新傳媒實習研究員
維護少數群體權利是美國創建整個民主架構的目標。然而在中國,大多數人並不認為少數群體利益必然與多數群體利益相衝突,同時他們也不認同少數群體有分裂的需求。
- 美中交往須從學生開始2016-07-06
卡羅拉·麥吉弗特(Carola McGiffert) 美中強基金會總裁兼CEO
2014年,在美國高等院校註冊的中國學生超過30萬,而在中國學習的美國大學生只有2.5萬。美中強基金會將擴大其使命,增加美國學生留學中國和學習中文的數量與形式,讓我們的後輩能夠更有智慧、有效地處理雙邊關係。
- 體育:中國在中亞的軟實力2016-07-05
凱梅爾•托克托姆舍夫(Kemel Toktomushev) 中亞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研究院研究員
體育也許是解決方案之一,可以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間的文化理解,同時不會被批評為暗含政治目的。體育有超越社會所構建的邊界與分歧的潛力,因為它是全球通行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