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體育:中國在中亞的軟實力

2016-07-05

歷史上,體育在國際關係中一直發揮着突出作用。體育或許來源於強化士兵體能和團隊精神的軍事訓練,但最終發展成為沒有國界的、吸引了世界各地仰慕者的數百億美元的娛樂產業。然而,隨着體育普及的國際化,它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也陡然增加。對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夏季奧運會的抵制,就是當代體育、外交與國家政治間複雜關係的極端例子。

Xi-No-1-Lincoln-Abes-jersey-624x438.jpg
2015年9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塔科馬的林肯高中參觀時收到了一件以林肯巴西的名字命名的1號球衣。

因此毫不奇怪,體育經常從軟外交角度,或作為軟實力實踐而被規劃。上世紀80年代末,哈佛大學的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概念。奈將實力定義為為獲得理想結果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它可以通過“大棒”(強制)、“胡蘿卜”(收買)和“軟實力”(吸引力)來實現。與軍事行動或經濟援助不同,軟實力建立在合作原則上。通過吸引力和領導力來塑造他人偏好的能力,成為軟實力政策的關鍵。

在這一點上,中國仍然苦於軟實力的不足,儘管它有經濟和軍事實力。不過,除了致力於外交和經濟發展,為了以身作則,藉助教育、大眾傳媒、藝術和體育建立軟實力,中國正努力改善它的國際形象。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外事會議上所說:“我們要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要提升我國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對外宣傳。”

況且,無論國內還是國際上,體育都可以成為專制政權和新興經濟體合法化的工具,用以顯示它們在國際(主要是民主)社會的歸屬。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表明,中國及其實質上的共產黨領導是國際社會中受尊重的一員,儘管它有讓人心寒的人權記錄。

但與西方國家不同,貧困的中亞共和國對人權數據並不關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才是這一地區的大事,而中國可以為這些口號帶來價值。不過在中亞,中國作為主要經濟與發展參與者的實際作用並未獲得官方和公共輿論承認,其主要原因是決策普遍受民意影響,而且這一地區的恐華情緒在上升。

所以,中國沒有運用軟實力解決這一問題,就顯得不同尋常。也許“一帶一路”倡議會刺激中國領導人用軟實力手段重建中國在中亞的形象,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只是基建項目,而是旨在加強“人民之間的聯繫”。 就這一點而言,體育也許是解決方案之一,可以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間的文化理解,同時不會被批評為暗含政治目的。體育有超越社會所構建的邊界與分歧的潛力,因為它包含全球通行的交流方式。

中國對體育長期投資,最近中國足球俱樂部斥資百萬美元收買一些世界頂級球員的狂熱顯示,中國有其政治考量。中國領導人了解到,實力不僅僅來自於槍杆子。因此,北京利用體育實現其在中亞的外交政策目標,或支持中國傳統運動,或支持中亞當地體育運動,很可能只是時間問題。但有一點要注意,正如奈所強調的,政府可以控制和改變外交政策,可以為公共外交和交流項目花錢,但它們仍然難以控制大眾文化。換句話說,軟實力是掙來的,而不是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