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思考未來中國2017-05-31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和七年前首次在耶魯開設「未來中國」課程時相比,羅奇認為如今的中國正變得更加關注外界,更加獨斷,更加以權力為中心。同時,中國看起來不再那麼致力於推動以私人消費和重組國企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議程。這是否會改變中國再平衡的最終結局目前仍難判斷。
- 美國在中國周邊的把戲2016-11-25
趙干城(Zhao Ganche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的巨大發展從來不靠挑戰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領導地位,中國的成就則有助於全球的經濟與繁榮。中國渴望與美國就和平與發展進行合作,認為美國沒有理由在中國周邊耍把戲。
- 「亞太再平衡」:五角大樓再布局2016-11-04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9月29日宣布美國「亞太再平衡3.0」戰略正式啟動。以軍力開路的「亞太再平衡」不會給亞太地區帶來真正的安全、穩定和繁榮,基於一己之私而劍指他國,最終既不會解決本國的問題,也不會得到其覬覦的外部利益。
- 中美關係出現四大新變化2016-10-06
袁鵬(Yuan P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近十年尤其是2008年以來,中美關係原有特徵開始發生變化,一些長期指導中美關係的原則、框架、政策也部分失靈。敏於時勢者應當正面迎接中美關係的新變局,重新確立中美關係的新框架。
- 緬甸、中國、美國應建立三邊良性互動關係2016-09-06
宋清潤(Song Qingr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緬中美三國應合作推動緬甸民主轉型與穩定發展,把三國合作的「蛋糕」做大,最終讓每個國家都從三邊友好合作中分享到更多利益。三國合作方嚮應是規避美中在緬甸可能發生的戰略「衝撞」,良性互動,共同合作,形成發展利益共享、合作風險共擔的局面。
- 亞洲需要團結,而不是分裂2016-08-17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亞洲以文化多樣著稱,自古以來各國就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最近幾十年,中國的和平與飛速發展為地區經濟增長和一體化作出巨大貢獻。共同發展將永遠是這一地區的鮮明標誌。
- 亞太不能生亂,更不能生戰2016-07-22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加劇了地區國家和民眾的不安。亞太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地區之一,為全球發展和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這個世界不堪承受亞太地區陷入戰亂。
- 美國與亞太:平衡還是制衡?2016-05-12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如果美國依舊以冷戰思維扮演地區制衡者,勢必導致世界多個地區的失衡,而美國也將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進自己設計的霸權困局。
- 平衡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2016-04-19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美國的再平衡戰略進行了對比。並最後建議,如果美國不想被視為被動應對中國不斷增長的地區影響力的話,美國須更好理解崛起大國的安全需要、日益增長的野心,以及經濟需求。
- 美在南海部署航母對地區國家的影響2016-03-17
田士臣(Tian Shichen) 經士智庫創始人兼國際軍事行動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美國作出的促進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承諾,地區國家可能聽起來覺得特別耳熟,因為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也曾多次喊過同樣的口號。所有地區國家都應作出持續協同努力,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
- 沖繩美軍新基地危機凸顯奧巴馬「再平衡」戰略缺陷2015-11-30
何思文(Stephen Harner) 前美國國務院官員
在東京,安倍政府正在設計一個讓美國海陸空部隊自由使用的新基地。奧巴馬政府的目標是在東亞保持不可挑戰的軍事優勢,而作為目標一部分的基地建設已經加劇了整個地區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