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田士臣 經士智庫創始人兼國際軍事行動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美在南海部署航母對地區國家的影響

2016-03-17

據美國海軍官方網站的一則消息報道,美國海軍“約翰•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於3月6日離開南海。自3月1日起該航母在南海共開展了為期6天的“例行行動”,儘管這是自其去年1月15日常態部署到日本後艦員們第一次來南海執行任務。

South-China-Sea.jpg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沒有一艘航母戰鬥群所屬艦艇進入中國島礁12海里以內,一旦進入則意味着這是一次正式的領海內 “航行自由”行動。根據美海軍發佈的消息,這次貌似例行行動的任務包括每日的艦載機飛行訓練和一次途中的海上補給。

美國方面甚至淡化此次行動,強調艦員在航渡過程中對他們第一次訓練感受的技術細節。與媒體所報道的美國航母被大批中國軍艦包圍不同,美國方面僅僅提到“斯坦尼斯”號在南海期間始終有中國船隻“在附近”,並指出“所有兩國海軍一線官兵之間的通聯是專業的”。航母指揮員羅拿德•鮑克斯表示,他本人對於別國對航母戰鬥群表示出來的興趣並不感到奇怪。但是,這次航母部署仍然使整個亞太地區保持高度警惕,紛紛猜測美國想通過這次行動釋放什麼信號,它將為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這次軍事部署的第一個亮點是行動伴隨着罕見的高調新聞報道。以往美國航母編隊執行任務航經南海都不會鬧大動靜,這次行動美方在其航母編隊抵離南海前後通過海軍發言人、匿名軍事官員主動釋放消息,並安排軍事專家解讀,這種精心的新聞策劃本身說明美方就是希望配合航母行動主動宣傳造勢,增強美在該地區軍事存在的即視感。

美軍這次行動的另一個敏感點是時機問題。自美國派軍用艦機進入中國南沙島礁鄰近海空域和西沙領海以來,南海局勢持續升溫。這次美國以應對“中國通過在該地區搞'軍事化'捍衛過分海洋主張”為借口,派遣典型“秀肌肉”型的航母來南海示威,只能使目前的局勢更加緊張。特別是,正值中國召開兩會,這是中國國內政治的一項重大議程,美國選擇此時來南海,其政治挑釁意味明顯。更何況,東西方都有重大節慶日“休兵”的文化。

除重申既有立場外,美國這次還特彆強調其航母行動的“例行”性質。美方聲稱其軍艦和飛機幾十年來一直在包括南海在內的整個西太平洋海域自由活動。這一點恐怕不那麼令人信服。美國長久以來在該地區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是事實。但是,現在美國正根據其“亞太再平衡戰略”把60%的海空兵力移師亞太,這必定嚴重影響地區軍力平衡和局勢穩定,這種兵力調整也很難說是“例行”性的。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在本地區軍事行動的樣式和態度正變得越來越具有挑釁性,充滿敵意和侵略性,正如美軍近期侵入中國西南沙附近水域所展示的那樣。美方的這些重大變化很難稱之為“例行行動”。

中國如何接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意圖和行動。如果美國軍用艦機就是不遠萬里來中國家門口挑事兒的,中國擁有《聯合國憲章》和其他國際法所保障的固有自衛權。美國非例行性地在南海增加軍事存在是構成這一地區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根源。美國不斷顯示出來的把南海“加勒比海化”的信號,更加突出了中國需要在南沙群島調整軍事防禦設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如果美國軍用艦機僅是依據國際法正常航經該海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每一國家的船舶都可以行使航行自由。然而,即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未對軍用船舶在領海的“無害通過”作出明確規定。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的國內海洋立法規定外國軍艦進入其領海須經事先批准或通報。美國以“航行自由”為借口干預地區海上爭端是毫無根據的。

其他地區國家,特別是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戰隊的東盟國家,也不能置身事外。它們在緩解緊張局勢方面應該發揮更加積極和負責任的態度。需要指出的是,美國作出的促進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承諾,地區國家可能聽起來覺得特別耳熟,因為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也曾多次喊過同樣的口號。同樣值得懷疑的是,地區國家是否真正支持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如果這意味着美國軍用艦機同樣可以自由進出它們國家的領海領空的話。美國在本地區挑起衝突後很容易抽身而退,所有後果和代價都將由中國和地區國家來承擔。因此,所有地區國家都應作出持續協同努力,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