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吳思科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美國與亞太:平衡還是制衡?

2016-05-12

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國際戰略調整往往具有世界全局性影響。美方推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既是美國國家戰略,也直接影響着亞太地區未來的安全和穩定。

近期,美國以遏制朝鮮為借口加速在亞太地區部署軍事力量,從而使該地區安全形勢進一步複雜化。細觀美國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動作,不禁讓人聯想到美國領導的北約東擴。1991年蘇聯解體,許多北約國家在“倫敦會議”上提出華約不在了,北約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但在美國主導下,確定了不解散北約,將北約由純軍事機構升級為西方軍事、安全級機構,並開始實施“和平夥伴安全計劃”。之後美國不斷對東歐國家的軍隊和國防進行“改造”,並引導其加入北約和歐盟,形成不斷東擴的趨勢。不僅如此,美國還在歐洲部署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當美國的力量抵近俄羅斯家門口的烏克蘭時,俄羅斯總統普京果斷出兵克里米亞,暫時抵制住了北約東擴的步伐。但俄羅斯也因此與歐洲多個國家交惡,並遭受制裁,國家經濟持續下滑。

事實上,美國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略意圖,與北約東擴異曲同工,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升級,從而加快在亞太的排兵布陣,一方面提醒世界各國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強國,另一方面加強在亞洲的軍事存在,藉機推行其“亞太版北約”體系。美國此舉不但不能為東北亞局勢降溫,反而傷害到利益與共的中韓戰略夥伴關係,導致地區局勢不斷升溫。

美國要在亞太實現“再平衡”,一方面是亞太以及印度洋這一重要板塊在美全球戰略棋盤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另一方面,是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之初,難題就擺在了他的面前。由於小布殊總統的反恐戰略在全球鋪張,加之2008年以來美國經濟衰退日益嚴重等,奧巴馬總統上任伊始,就開始採取調整型外交戰略,把工作重點放在如何實現美經濟復蘇和從阿富汗、伊拉克這兩個反恐戰場抽身上。此外,亞太地區將成為21世紀全球新的政治、軍事、外交中心,也是未來大國博弈的一個主要戰場。美國為在未來世界中保持領導地位,提前布局亞太,爭取戰略主動,也是意料之中的舉措。

2010年中國的GDP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製造業總量、發電量超越美國位列世界第一,而美國卻把這三個經濟領域的指標視為警訊,美對中國的緊張情緒加劇。在歷經“回歸亞洲”、“轉向亞洲”的全球性辯論之後,美國最終將此戰略定名為“亞太再平衡”。該戰略的核心目標是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不斷強化在該區域的軍事力量存在。美國的這一軍事戰略部署,有牽制中國、遏制印度、韓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多重目的,為的是保證美國在該地區事務和發展上的主導地位。

回顧冷戰結束後,在經濟領域美國積极參与推行了歐洲一體化的地區主義建設,在安全領域美國參與建設了北約多邊安全框架,從而成功建立了在經濟、安全領域高度依賴華盛頓的雙邊同盟網絡,同盟網絡中也包括很多亞太國家和地區。

隨着中國在經濟等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在亞洲自然形成了以中國帶動經濟發展的新經濟發展模式,亞太地區各國間保持着相對平衡的經濟發展格局,一些國家減少了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為此,美國對中國以遏製為主的政策更加鮮明。隨着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亞洲相對平衡的和平發展局面也被攪亂。

2015年4月10日,剛剛履新的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麥凱恩研究所就亞太再平衡政策發表演講,提出美國亞太再平衡進入新階段,內容包括部署高精尖武器、加強同盟關係並發展夥伴關係和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三部分內容。自此,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實現了“四連跳”。

2016年4月10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啟程亞太,對印度和菲律賓進行了訪問。在開始此次亞太行之前,卡特在紐約發表講話,宣稱美國為進一步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將往該地區增派軍力,為此也將增加國防預算,為再平衡進行重大投資。

其實,亞太地區作為大國利益的交匯點,既存在矛盾,也存在機遇。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來不斷擴大美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政治、外交、經濟和聯盟體系影響力,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再平衡”,但它忽視了亞太地區國家要和平求發展的合理需求和天然平衡。如果美方依舊以冷戰思維扮演地區制衡者,勢必導致世界多個地區的失衡,而美國也將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進自己設計的霸權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