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黃益平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中國發展奇蹟:轉向正常的發展模式

2024-06-20

本次採訪中,黃益平教授和中美交流基金會總裁周建成探討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軌跡及其影響因素。他還討論了中國經濟奇蹟的終結,解釋了中國為何現在努力轉向更加正常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是否會導致系統性的金融危機?黃教授詳細闡述了“三大危險”。

黃益平.jpg
 點擊此處觀看完整視頻

周建成:黃益平教授,感謝您今天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採訪。眾所周知,中國設定了 5% 的 GDP 增長目標。一些分析師和經濟學家表示,考慮到嚴峻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環境,這個目標定得過高。我的問題不是5% 的目標能否實現,而是如果中國未能實現這一目標,後果會怎樣?

黃益平:第一,我認為中國GDP增長潛力大概在5%左右,或者略高一點。5%的目標並不算高。當然,我們看到去年面臨的困難。考慮到去年的基數較低,今年5%的目標顯得比較高。但我認為,在結構性政策已經宣布並繼續實施的情況下,這個目標非常有可能實現。最重要的是,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需要更激進、更積極,尤其是財政政策。

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未能達到 5%,對中國或世界其他國家來說,是否會是大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問: 差多少?如果低於 5%,我認為影響不會很大。如果差很多,就可能是大問題,對信心和市場產生影響。中國經濟仍然需要某種程度的復蘇,如果未能實現,市場將產生其他連鎖反應。最後,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中國目前對全球 GDP 增長的貢獻約為 1 個百分點。因此,如果中國未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但正如我剛才所說,這實際上取決於差多少。

周建成:我們現在來看新一輪的刺激措施,包括李強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里公布的措施。人們擔心,因為數百萬中國人(包括年輕人)在尋找工作,這些措施還不夠。您怎麼看?

黃益平:在投資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看來,刺激措施可能永遠不夠。但我要告訴你,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將比去年更加激進。看看去年的財政政策(顧名思義,就是財政支出的凈擴張),它實際上是收縮的。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鬆,但如果考慮到低通脹率,實際利率實則有所上升。因此,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實際上更加激進。

貨幣政策會繼續放鬆。如果美聯儲停止加息,或者開始降息,情況更是如此。這將為中國人民銀行放鬆貨幣政策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關於財政政策,赤字去年占 GDP 的 3.8% ,今年下降到 3%。他們想,“嗯,這個數字要小得多”。但這是錯誤的理解。如果把直接官方支出加上其他支出(如特別政府債券),今年政府總支出將增長約 8%,相比之下,去年的增長幅度是 1.3%。

如果看我們所說的擴張——即總凈支出,或者支出減去收入,今年可能增長 25%,而去年則是負 1.3%。因此,從宏觀政策角度來看,今年的政策毫無疑問要激進得多。

周建成:我在香港,距離兩會的召開地點北京很遠。今年的流行詞是“新質生產力”。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黃益平: 大家可能很難準確理解這個概念。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中國的增長模式正在從投入驅動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所謂新質生產力,在我看來,就是創新,包括科學創新、產業升級……所以歸根結底,問題在於我們如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些比較老舊的詞彙可以用來解釋新概念。問題又回到政府和市場多年來一直強調的問題:中國能否通過推動創新,來提升生產率的增長?

周建成: 現在把焦點轉向中國的增長軌跡。幾十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奇蹟的典範。事實上,縱觀整個人類歷史,也是如此。但現在人們深感擔憂,擔心中國的增長已經見頂,短期內不會出現令人振奮的消息。如果真的如此,那麼中國和其他國家應該如何應對?

黃益平: 我想說的第一點是,中國過去 40 年的經濟表現是一個奇蹟,我們知道它的英文詞是“miracle”,中文詞是“奇蹟”。奇蹟是正常情況下無法解釋的事情。因此,即使對中國來說,奇蹟在某個階段結束也並不奇怪。

我們希望並且需要努力實現的,是讓增長模式從奇蹟轉變成更正常的增長。但是,正常增長仍然可以非常強勁,就像許多其他成功的高收入經濟體過去經歷的那樣。我認為,整個中國都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的增速在下降,這是事實,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但希望不會成為一些悲觀分析師預測的崩潰。

我不認同這種崩潰的說法,也不建議人們擔心中國經濟會蒙受損失或者面臨風險。應該看到中國正在出現的創新和新質生產力。這種現象無處不在。請記住,人們開始擔心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等出口產品,這意味着生產力正在得到相當有效的升級。某些情況下,這種升級的規模和程度開始讓一些國家感到擔憂。當然,我們需要謹慎對待這種平穩的經濟擴張。我對此並不太擔心。只要創新存在,我們就能平穩過渡到高收入經濟,即使經濟奇蹟已經消失。

周建成:黃教授,現在是最後一個問題,希望聽聽您的見解。我們談談中國面臨的所謂三大危機: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小型銀行的風險。這些危機都有解決方案嗎?或者說,是否存在通用的辦法?

黃益平: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面臨並且需要解決的大問題。但是,如果把這些問題看作是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根源,那可能就錯了。舉個例子,人們擔心地方政府債務太多,認為“如果發生債務危機,經濟就會崩潰“,對吧?但是,我們地方政府的債務很多,大約佔GDP的40%,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債務,政府總負債目前佔GDP的60%左右。但是,如果知道其他國家的數字,就會發現這個數字其實並不算太高。事實上,它仍然低於許多其他國家。

我們需要調整財政體系,讓更多的收入分配給地方政府。但是,負債本身可能變成降低未來效率的問題。即便如此,這也不會導致金融危機,因為中央政府本身能夠承擔占 GDP 60% 的總負債。

我認為,未來的情況更像是效率在下降。這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不會像許多悲觀分析師設想的那樣,導致系統性的金融危機。他們看待其他國家的這些問題時,剛才的看法可能是正確的,但我們需要意識到,中國中央政府目前負債僅占 GDP 的 20%,仍然有能力擴大或者承擔更多責任,來穩定地方政府面臨的問題。

周建成:教授,非常高興今天能夠與您交流和學習。

黃益平:謝謝。

 

主持人感悟:

作為一名記者和節目主持人,那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談話。我喜歡看到人們圍繞一個問題,從 360 度的視角看待它。這正是我們採訪黃益平教授時獲得的價值。

他認為中國經濟有潛力實現 5%的發展目標,甚至可能超越這一水平。這是好消息,讓人感到振奮 。

為什麼說這是好消息呢?這對14 億中國人來說是好事;對全世界 80 億人來說,也是好事。有趣的是,前幾天我們採訪賈慶國時,他談到了“講述中國故事”。他在解釋複雜的想法、讓它們更加通俗易懂方面做得很好,而且也能夠流利地使用英語交流。

故事很重要,因為它們促進我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它們能夠減少誤解,也為對話和寬容創造空間。這就是我們通過採訪獲得的啟示,以後我們也會進行更多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