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 盧曉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

中歐合作前景與挑戰

2024-06-19
Lu-Xiao.jpg

2024年5月5至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主席2024年首次出訪,也是時隔五年對歐洲的再次訪問,充分表明中國在戰略層面對發展中歐關係的高度重視。

此次出訪成果豐碩,涉及戰略合作、經貿往來、人文交流、氣候變化、糧食能源、巴以衝突、烏克蘭危機、產供應鏈等多個領域。中法發表關於中東局勢和全球治理等議題的多份聯合聲明,達成涉及生態轉型、綠色發展、航空運輸、農業糧食和人文交流等領域的18個部門間合作協議和文件。中塞宣布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並就28份合作文件完成簽署或達成一致,廣泛涉及“一帶一路”、司法合作、技術交流、文化傳媒等領域。中匈宣布建立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簽署或達成一致的合作文件達18份。

這次訪問是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下具有重要意義的外交活動,為歐洲正確樹立對華認知、健康發展中歐關係提供了示範。歐洲是國際關係民主化、多極化進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歐洲國家自身戰略定位和政策選擇將深刻影響世界格局走向。走結盟對抗的冷戰老路,還是選擇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道路,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把不同歐洲國家的對華政策鮮明地區分開來。在習近平主席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訪問中,三國展現了對華友好姿態,但在歐盟戰略和輿論層面,仍然存在對中國作為“競爭者”、“夥伴”和“制度對手”的三重定位以及“去風險”的消極認知,並在經貿領域鼓吹中國“產能過剩”。在社會輿論和美國對華政策的雙重壓力下,包括法德在內的部分歐盟成員國近年來將中國作為“競爭者”和“制度對手”的定位有所加強,對中歐間經貿往來和政治交流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在這一認知影響下,此訪也被部分歐美輿論視為對歐洲“分而治之”的外交行動,意在凸顯和加深歐洲國家間分歧。

面對部分歐洲國家國內負面輿論和對華政策的不理性,習近平主席的訪問發出了中國希望深化改革開放、謀求合作共贏、避免衝突對抗的積極信號。2024年是歐洲選舉年,多個歐洲國家和超國家層面的選舉結果,疊加美國總統選舉的影響,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一段時期歐洲政治格局和對華政策走向。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此訪旨在通過中歐元首的面對面交流傳達合作信號,消除分歧誤解,為中歐關係發展指引方向。

展望未來,中歐關係發展仍面臨較大挑戰。首先,隨着中國大力發展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和航空產業在內的新質生產力,歐洲傳統優勢產業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話語在歐洲有逐步加強的趨勢。其次,歐洲國家間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狀況突出,政策立場和意識形態呈現碎片化特徵,中歐貿易的正向溢出效應難以覆蓋所有地區和政策領域,在極端政客和輿論的引導下,部分歐洲國家民眾和政客難以樹立正確的對華認知。最後,在民粹主義上升和社會極化背景下,歐洲黨爭出現碎片化、無序化和極端化趨勢。政黨碎片化與無序化競爭所導致的政府組建難、政策出台難、政治執行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部分歐洲國家採取理性客觀的對華政策。部分政黨訴諸單方面發表極端對華政策立場,而非尋求在政府層面達成一致,也會阻礙政府執行統一的對華政策。

此次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將歐洲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雖然中國和歐盟在俄烏衝突、汽車工業、產業補貼、關稅政策、人工智能發展以及軍民兩用技術合作等方面存在分歧,但中歐雙邊經貿與政治合作在國際關係多極化進程中仍具有較大潛力。在戰略層面,中歐雙方沒有根本性利益衝突,雙方應堅持中歐作為當今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的基本定位,肩負起世界和平發展責任,增進戰略互信互助,協力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