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中美理應擔起維護世界穩定的大國職責

2022-08-04

7月28日晚,中美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以及雙方關心的問題進行了電話溝通。這是今年3月之後兩國領導人再次進行電話溝通。當前形勢下,中美高層交流對於兩國關係和世界穩定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當前的國際形勢突顯了中美共擔責任、維護世界穩定的迫切需要。3月以來,國際社會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更加複雜: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危害人類福祉和各國經濟社會穩定;俄烏衝突長期化帶來的全球性衝擊正在逐步顯現;供應鏈紊亂和產業鏈調整極大衝擊國際體系正常運行;能源危機、糧食危機、金融風險等在部分國家積聚爆發。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世界動蕩和變革兩種趨勢持續演進,發展和安全兩大赤字不斷凸顯”。

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中美關係所具有的全球內涵無疑更加突出,中美關係儘快重回正軌無疑更具特殊意義,而這從根本上要求中美保持必要的溝通交流,提升就兩國關係和國際重大問題坦誠深入交流的頻率。過去一段時期,中美各層級各領域的溝通明顯增多,這對世界而言顯然利好。應該說,國際形勢呼喚中美兩國切實擔起“大國職責”,發揮世界“穩定器”的作用。

中美擔起維護世界穩定的責任,一個重要前提是美國需要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美國近兩屆政府從所謂“戰略競爭”視角看待和定義中美關係,不斷渲染“中國威脅”,動輒在各領域、各議題上對華實施遏制打壓。美國政府的上述“中國觀”導致了對中美關係的誤判、對中國發展的誤讀,也對國際社會產生了誤導。這是中美關係急劇惡化的原因所在,顯然也從根本上阻礙了中美協作解決全球性難題的努力。對此,中方已經在相關對話中明確指出了美方的上述戰略錯誤,現在更需要美國方面切實落實好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需要美國戰略界儘快形成客觀理性的“中國觀”,需要拜登政府克服國內政治和極端反華勢力的干擾。唯有如此,中美才可能真正協作提振自身經濟,並維護世界經濟的發展,防止動蕩和衰退的風險。

台灣問題將是考驗美國“中國觀”的重要試金石,也是當前階段中美關係的重大問題。美國近年來不斷打“台灣牌”,逐步升級對台灣的各層級各領域交往,導致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遭受衝擊。在近期歷次對話中,中方反覆談及台灣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此次通話中,習近平主席重點闡述了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尤其指出“台灣問題的歷史經緯明明白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清清楚楚”,向美方強調“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這些表態再次嚴正闡明了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展示了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拜登在通話中聲稱美國並未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但重要的是,拜登政府需要切實兌現其表態,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糾正近期一系列錯誤做法。

中美關係正常化50年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兩黨、各派政治勢力都深知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如若美方放縱其國內所謂的“友台”勢力繼續操弄“台灣牌”,那將對中美關係造成根本性破壞。美方近期多次宣稱要構築中美關係的“護欄”,那麼就應該從正確處理台灣問題做起。

在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穩定的前提下,中美互動近期逐步升溫,為兩國就維護世界穩定開展合作創造了好的氛圍。從當前國際形勢看,中美近期開展合作可聚焦一些重大問題。面對世界經濟形勢日趨嚴峻,中美應就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保持密切溝通。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美政策協調是帶領世界走出困境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原因。面對全球能源和糧食安全的現實挑戰,中美需要找到有效合作的路徑和切入點。無論是從雙邊協作途徑,還是依託聯合國、G20等多邊平台,兩國若能從具體的合作項目做起,打通國際供應鏈的梗阻點,共同為陷入糧荒、油氣荒的國家提供援助,則勢必有助於中美合作習慣的恢復,為兩國關係重回正軌積攢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