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陶文釗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遏制中國是空想,改變心態最重要

2019-09-02
b.jpg

許多美國經濟學家和前政要已經指出,不論是美方從9月1日起對中國3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升級對華貿易戰,還是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都沒有經濟和金融方面的事實依據和理論支撐,甚至不符合美國財政部自己提出的“匯率操縱國”條件,是自我打臉的行為。美方這樣做是為了一個政治目的,就是擠壓中國,遏制中國的進一步崛起,但這顯然是徒勞的。貿易戰給中國經濟增加了一些困難,但統計數據有力表明,這些困難是有限的,中國經濟有能力應對困難,克服困難,繼續發展。雖有美國貿易戰的干擾,中國經濟2018年仍然實現了6.6%的增長,2019年上半年的增幅仍達到6.3%, 都比世界經濟平均增幅高了不止一倍,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中國經濟能克服貿易戰的負面影響繼續實現高質量的增長,有多個原因。

首先,最主要的,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哪個國家的賜予,而是中國人民自己辛辛苦苦幹出來的,是中國內生動力決定的。尤其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創新能力正在迸發出來,這種強勁的推動力足以抵禦美國貿易戰帶來的壓力和阻力,華為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代表,而它絕不是孤立的、唯一的。

其次,美國的貿易戰也不會改變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方向。《外商投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繼續實施,中國繼續努力營造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而且收到了很好的實際效果。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是世界上2/3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有着相當廣闊的縱橫捭闔空間。中美2019上半年貿易額下降了9%,但與歐盟及東盟貿易額分別增長了11.2%及10.5%,因此進出口總值仍比2018年同期增長3.9%,達到14.67萬億元人民幣。2019年頭7個月,中國新增外資53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事實充分說明,過去40年里,中國經濟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世界經濟,成為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美國決策者做什麼,都改變不了世界經濟的這種格局,美國的貿易戰不可能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割裂開來。

第三,美國不能組織起遏制中國的“聯合陣線”。主要國際經濟機構,如IMF等不認同美國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美國的盟國也不支持美國的說法,美國本來是要以此來孤立中國,但實際上這一說法在國際上顯得十分孤立,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心態問題是中美兩國關係中一個重要因素。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秩序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冷戰結束後又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當世界老大當慣了,“天下第一”、“與眾不同”成了美國人深層次的政治文化積澱,看到哪個國家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過美國,美國人就受不了。近年來美國對中美兩國實力差距縮小的焦慮感迅速上升,美國的有識之士提出了美國人心態的問題。哈佛大學教授、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就認為,美國人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認為我們是“凌駕於”別國之上的大國,而要認為我們是與別的國家“在一起”。

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Charles Freeman)也指出,美國當了百年世界第一,現在到了發現自己面臨中國等國家競爭的時候,要適應自己實力的相對下降,這是很艱難的心理調適。現在美中雙方對對方都有一種挫折感,“這種裂痕其的根源是心理上的,更多地是由於雙方之間威望和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而不是由於相互抱怨的某些具體問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也認為,當前中美摩擦的本質是美國在心態上對正在到來的多極化世界尚未做好準備,大部分美國政治領導人還不能接受一個有多個權力中心、以國際法治為基礎的多極世界體系。

雖然冷戰後的歷屆美國政府都說歡迎中國的崛起,但正如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所指出的,真要讓美國接受中國崛起,接受這個現實會非常痛苦,這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但美國人畢竟是務實的,正如前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所說的,鑒於中國的人口四倍於美國,中國經濟總量最終會超過美國。

新中國成立70年,中美建交40年,不管70年的經驗還是40年的經驗都告訴我們,中美兩國對話比對抗好,合作比衝突好,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既然遏制不了中國,自己還要受傷害,那就不如慢慢調整心態,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民主化的大背景下逐漸調整自己的定位,不要再做損人不利己的蠢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