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俄烏危機之下,美歐聯手制華走向何方?

2022-03-10

拜登執政以來,跨大西洋關係出現明顯的快速升溫,這與拜登政府重歸理想主義外交政策息息相關,也與美國希望聯合歐洲對中國開展激烈競爭的盤算密不可分。在意識形態、經貿甚至安全領域,如今都能看到美國積極拉攏歐洲共同對華的身影,尤其是美歐聯手對華制裁,直接衝擊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在中歐關係中打下楔子。

拜登任內的美歐同盟關係當然不是鐵板一塊。美國從阿富汗倉皇撤軍、在美英澳聯盟問題上的“先斬後奏”都讓歐洲為之震撼,一次次成為歐洲進一步謀求“戰略自主”的“叫醒電話”。然而,俄烏危機爆發乃至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之後,美歐同盟關係在各個領域被徹底激活,頻密的外交協調、軍事部署、經濟制裁體現了這一對盟友面臨危機時的共同行動能力。

面對近在眼前的俄烏危機,美歐聯手制華的態勢又將受到何種影響?對於美國而言,危機將在兩方面提升聯歐制華的能力。一方面,美國在軍事安全領域對歐洲的控制力進一步增強。一度沉醉於後現代主義的歐洲發現仍然需要面對“戰爭與和平”的傳統安全問題,並且仍然需要高度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在這一情況下,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成為歐洲安全的必需品,美國也將繼續主導北約未來的轉型方向和“大國競爭”目標,歐洲在安全領域的自主性進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美國在意識形態領域拉攏歐洲共同應對中國的理由更加充分。俄烏危機爆發後,美國自認為站在道義高點,其塑造的價值觀同盟在歐洲更有市場。此前美國和歐盟的印太戰略都將矛頭指向中國對現有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挑戰,當前中國以談促和的聲音被美歐故意忽略,美歐反而指責中俄共同破壞國際秩序與規則。美歐對中俄所謂的“聯盟綁定”走向固化,美國將極力聯手歐洲推進打壓中國的“印太戰略”,很可能進一步形成美歐與中俄的對抗態勢。

難以忽視的是,美國短期仍將受到歐洲安全局勢牽扯,針對中國的印太戰略部署節奏將受到影響。21世紀初,小布殊政府原本已決定將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向亞太,但“911”事件讓美國不得不放緩戰略東移的步伐,重新回歸歐洲的大周邊。現在因為俄烏危機,美國也必須將一部分外交和軍事資源重新分配給歐洲大陸。但從長期看,一旦俄烏危機降級或者解決,美國仍將在歐洲實施“幕後領導”甚至“戰略撤出”的政策,其主要戰略精力仍將投向印太,只是在戰略收縮的方式上會因為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執政而有所不同。

對於歐洲而言,俄烏危機的爆發將很大程度削弱其與美國聯手對華的意願和能力,主要體現在當前的危機已經從“叫醒電話”成為對歐洲的“叫醒警報”,歐洲提升全方位“戰略自主”已經迫在眉睫,自顧性的一面極大加強。

危機證明,歐洲在中美之間的“中間道路”構想面臨失敗。歐洲原本希望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在經貿領域與中國保持合作,在安全上暫時依靠美國,同時尋求提高自主力量發展。俄烏危機對這一設計造成巨大衝擊,歐洲成為西方與俄羅斯衝突的主戰場,歐洲在經 濟和安全上的短板暴露無遺。

即使危機終結,一些遺留問題仍將困擾歐洲。在安全領域,俄羅斯是歐洲搬不走的鄰居,而歐洲內部對安全自主的聲音將更加混亂,究竟要在北約框架下推進,還是在歐盟框架下發展?是推動歐洲自身的防務聯合,還是進一步依靠美國的安全保護?

在經貿領域,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並非短期內可以一勞永逸地消除,歐洲又將如何處理能源轉型的陣痛?危機造成的能源危機和糧食缺口將讓歐元區承受更大通脹壓力。此外,隨着歐洲升級對俄制裁,歐洲自身也會受到經濟反噬。

在社會領域,俄烏危機造成了新一波難民潮,歐洲又將如何在疫情仍未平息的背景下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上述種種,都將讓歐洲在一段時間內更多聚焦內部事務,而不是配合美國野心勃勃的“大國競爭”。

與此同時,俄烏危機進一步放大美歐在對華問題上業已存在的分歧。歐美當前面臨極為複雜的安全認知錯位,歐洲將俄羅斯視為最緊迫威脅,認為“新冷戰”仍有可能由俄羅斯挑起,美國則認為中國是西方面對的最關鍵挑戰,更可能會與中國跌入“修昔底德陷阱”。近期,有美國戰略界人士認為,美國擁有開闢“兩個戰場”的能力和處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兩洋”戰略藝術。然而,美國實際上無法解決美歐在中俄問題上的結構性矛盾,而這也將很大程度上決定美歐聯手制華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