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美關係正常化50周年的歷史啟示

2022-03-07

1972年2月,應周恩來總理邀請,尼克松總統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實現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中美雙方在尼克松總統訪華期間發表《上海公報》,兩國關係邁出走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50年間,風雲變幻,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近年來,隨着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全方位增強,美國業已將中國視作首要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跌入50年來的最低點,由尼克松訪華所開啟的對華接觸時代似已終結。

面對國際格局和中美關係態勢的重大變化,重溫過去50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及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對於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中美關係能否重回正軌仍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和現實價值。

中美關係能否重回正軌,首先是雙方能否正確認識客觀存在的意識形態分歧。50年前,“共產黨中國”與“美帝國主義”標籤是兩國國內重要甚至是主導性的看待彼此的話語,而中美領導人正是以深邃的戰略眼光,拋開意識形態領域的巨大分歧,方才實現了關係正常化。30年前,隨着蘇聯解體與冷戰終結,意識形態因素再次衝擊美國對華認知,克林頓政府在是否將貿易最惠國待遇與人權掛鉤的問題上一度猶豫不決,最終其採取了務實之舉,避免因意識形態分歧而損害美國經濟利益。今天,經過特朗普、拜登兩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調整與重塑,中美關係呈現為兩國在貿易、科技、防務、地緣政治等多個領域的廣泛競爭或對抗。更令人憂慮的是,上述競爭局面似乎正在逐步演變為兩個體制、兩種制度、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對抗。重溫歷史,美國應該充分汲取中美交往的有益經驗,承認兩國客觀存在的意識形態差異,充分認識到意識形態之爭的潛在重大危害,避免不斷炒作、放大此類分歧,更要避免使之主導兩國關係而損害兩國利益。

中美關係能否重回正軌,關鍵還在於雙方能否理性看待對方的利益訴求。回顧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後的兩國關係進程,兩國的利益訴求隨着國際形勢和國力對比的演進一直處在動態變化中,相互調試各自利益訴求與利益衝突,成為過去50年中美保持交往、和平共存的一個基本維度。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激蕩、交織共振,國際形勢進入了新的動蕩變革期,“後冷戰時代”向“後疫情時代”的歷史性過渡似乎已經展開。與此同時,中美國力對比態勢向縱深演進,中國經濟總量歷史性地達到美國的75%,國際影響力在諸多區域和領域與美國形成“並跑”、甚至“領跑”之勢。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力發展,都將意味着利益訴求的新變化。重溫歷史,美國當前應該充分認知時代之變,充分認識中國利益訴求的新變化,充分尊重中國在核心敏感問題上的立場和利益訴求,客觀理性地處理兩國關係中出現的利益碰撞。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應該放棄基於中國利益拓展源於尋求霸權、替代美國的所謂“長期戰略”,放棄在全球層面展開對華圍堵和利益競逐的既有政策舉措。

中美關係要重回正軌,更需要雙方在存在共同利益的領域展開切實合作。過去50年,中美關係之所以能夠不斷保持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雙方總能找到共同利益並展開有效合作,使之成為推動兩國關係發展的動能。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初,中美充分認識在應對國際格局方面的共同利益,並將之落實於具體的對外戰略布局,中美蘇三角關係的變化“改變了世界”。2001年“911”事件之後,中國充分認識到恐怖主義對於自身以及國際安全的重大威脅,向美國提供了戰略性合作。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中美秉持發展各自國家經濟、確保世界穩定的共同利益認知,攜手應對危機,帶動中美關係在新世紀邁向新台階。

在當前中美競爭的局面下,中美存在的共同利益領域仍然廣泛,包括應對生物安全以及數字時代的各種新型安全威脅、應對新形勢下此起彼伏的地區熱點問題、應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性挑戰等等。如何在新時期平衡競爭與合作關係,如何就共同利益領域展開展戰略性合作,應該成為當前一段時期中美兩國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