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聯濤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肖耿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與中國分裂還是對話?

2020-12-02
5c0be4c97c8d6a1e148f827a9f780828.2-1-super.1.jpg

當今的美國人在很多事情上意見各異,但他們基本上一致認為,中國對他們的國家以及美國長期領導的國際秩序構成了生死存亡的挑戰。這種國內的分裂與對他國的妖魔化結合在一起,使中美之間的對抗越來越難以避免,而且有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近些年來,社交媒體加劇了美國國內的分歧,它們通過向用戶提供量身定製的內容創造出“回聲室”效應,使人們的信仰和價值觀被強化,而不是經受挑戰。不同的思想進入到這個“回聲室”,往往被扭曲或污化。若是“室內”有人對大家共有的信仰提出質疑,他們可能會立即遭到排斥,或者用時下的說法,被“刪除”。

這種對不同觀點極盡敏感地加以妖魔化,不僅使言論趨於單調,而且讓分歧更容易演變為衝突甚至暴力衝突。人們對在位者未能提供正義、安全和機會的廣泛不滿更加大了這些風險。

同樣的趨勢也見諸美國的對華政策。例如,美國國務院日前發表的報告《中國挑戰要素》就給中國共產黨安上惡名,稱其“不受尊重個人自由和人權的約束”。

這份報告還喚起人們對所謂中國“專制意圖”和“霸權野心”的擔憂,暗示中國意欲將其社會政治模式灌輸到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之中。報告建議美國組建反擊中國的統一戰線,以在必要時用軍事力量確保世界的“自由”。

中國對這一切不會視而不見,它一直在對美國做它自己的評估,而且結論越來越不利。中國的領導層、民眾和企業現在似乎清楚,美國遠非充滿自由與機會的地方,那是一個極度分裂的社會,受着系統性種族歧視、不平等加劇和缺乏共同目標的困擾。這些弊病長期以來不過是被虛幻的“美國夢”掩蓋着。

而且美國遠非民主的典範,其政治體制高度扭曲。它的選舉團、參議院和最高法院等機構,它的不公正劃分選區、策略性減少投票點和選民驗證規則繁瑣等做法,說明它也不總是多數人說了算。有錢的捐款人可能通過資助競選活動,或者收買媒體,來買到影響力。

隨着中國放棄了長期以來對美國的幻想,它對擁有建設性雙邊關係的希望已經淡然。可以肯定的是,當選總統喬·拜登不太可能延續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策劃的過山車式突襲、反轉、中斷和險兆事件。但混亂減少並不一定意味着對抗也減少,拜登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惡棍”,並承諾要領導一場協調行動“施壓、孤立和懲罰中國”。

為此,中國正在做最壞的打算。也許是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還會繼續下去,也許是因新冠肺炎的傳播而蒙受更多無端的指責,甚至可能是台灣、南海和中國西部邊界出現軍事緊張。

但這不意味着中國正滑向美國式的孤立主義和妖魔化。相反,儘管某些外交官使用愚蠢的“戰狼”戰術,但中國已經採取了重要措施在各國共同關心的關鍵領域推進國際合作。例如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習近平就在聯合國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之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並計劃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貿易方面,中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它的15個成員佔到世界總人口的30%。令世界驚訝的是,中國還表示有可能會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該協定是在特朗普讓美國退出最初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之後誕生的。

美國正在為控制疫情而掙扎,同時似乎正走向雙底衰退,因此它最好也採取類似中國的政策。貿易是美國擺脫當前經濟困境的唯一途徑,其中包括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是第一個從疫情衝擊中復蘇的,也是唯一在2020年里實現GDP正增長的。

但是,只要誤解、對抗和相互猜疑主導中美雙邊關係,這些就不可能實現。正如前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所說的,美國擁有兩種關鍵的實力:激勵的實力和恐嚇的實力。在與擁有14億人口的經濟強國中國打交道時,恐嚇不起作用。中國是不會在香港、新疆和台灣等內政問題上屈服的。

不過,美國仍有時間利用激勵的實力,來表明它與中國可以成為和平的平等夥伴,攜手應對共同的挑戰。這一當務之急亦包含道德層面。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許多外國人都無法理解,為什麼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會讓26萬多人因為一種病毒而死亡,而窮得多的國家用簡單的措施就取得了更大的抗疫成功。為了讓合作發揮作用,美國需要展現從“我們”而非“我”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

正如英聯邦首席拉比喬納森·薩克斯所闡述的:“世界分成了與我們相似的人和與我們不同的人,失去的卻是共同利益這個概念。”中國長期以來對多邊主義的承諾表明它認識到了這一點。美國現在也該這麼做,圍繞需要進行建設性接觸的問題進行直接和誠摯的對話。

拜登出任總統可以說是開啟這一關鍵對話的絕好機會,但時間至關重要,如果拜登選擇以分裂而非對話開始他的任期,很快,要想改變航向就會變得困難重重,甚至是不可能的了。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Division or Dialogue with China?”(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