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朱松嶺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民進黨勝選後的兩岸關係觀察

2016-02-05

蔡英文帶領民進黨贏得了2016年“二合一”選舉的勝利,掌握了行政權與立法權,台灣當局和大部分縣市權力由民進黨第一次全面執政。儘管島內民意結構有所變化,但是島內既有政治結構並沒有因為民進黨的全面執政而有所變化。蔡英文至今迴避表態“九二共識”、民進黨權力鬥爭以及台灣社會既有社會運動力量的存在,都為兩岸關係帶來了未知數。

一、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表態成為未來兩岸關係能否和平發展的關鍵

民進黨勝選後,蔡英文在第一時間表示,要尋求一個對等尊嚴、彼此都能接收的互動之道,確保沒有挑釁,也沒有意外。這種態度是一種承諾,也是一種要價。因為她立即表達了台灣的民主制度、“國家認同”與“國際空間”必須被充分尊重,任何的打壓都會破壞兩岸關係的穩定。毫無疑問,要想維護兩岸和平穩定、和平發展,對“九二共識“的明確表態是關鍵。

擁有“台獨黨綱”和“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民進黨通過範式轉換將兩岸關係明確定位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經過2300萬人“公民投票”決定。這種極為清晰的定位,無法通過各自解讀的方式尋求妥協、達成共識。在此前提下迴避對“九二共識”表態,只能推定為民進黨率先破壞兩岸關係現狀。如此,則兩岸關係通過“九二共識”建立起來的脆弱政治基礎或將坍塌,大陸與台灣建立起來的和平發展之路或將遇到驚濤駭浪或者徹底傾覆,大陸與民進黨的政治互信或將降到冰點以下。如此,兩岸關係或將從和平發展進入動蕩不安的時代。

二、蔡英文與民進黨的關係將成為台灣當局未來走向的關鍵

民進黨作為一個派系共治的政黨,並非黨內沒有矛盾,只是矛盾被“二合一”選舉的目標所掩蓋。目標實現後,矛盾必然顯露,並成為未來觀察民進黨內運作的關鍵。因為,這涉及到蔡英文各種承諾是否能夠兌現的問題。

民進黨獲得的68席“立法委員”中,有三分之一是新潮流系成員。新潮流在黨內的合作動向影響着“立法院長”的人事變動。當前,民進黨內已經有蘇嘉全、柯建銘、陳明文對“立法院長”的位置感興趣,不同人選已經對“立法院長”的產生方式有分歧。蔡英文能否平衡黨內勢力,維持利益平衡,並保證“立法院”配合她的執政,“立法院長”和“立法院”新的政治生態成為重要觀察點。

地方縣市和“區域立委”代表的地方勢力,尤其是賴清德、陳菊代表的南部勢力與蔡英文的中央之間如何互動,註定爭取連任的蔡英文與黨內渴望出頭的新生代勢力之間的對撞,都是蔡英文面對的重要難題。在黨外,時代力量的勝出儘管不出所料,但是如此大勝還是給了原本作為民進黨附庸、蔡英文青年軍的新綠第三勢力極大信心,他們的草根性和好鬥性宛如當年的民進黨,未來將成為追求一黨獨大的民進黨的最大挑戰之一。剛剛崛起的時代力量絕不甘心被泡沫化,因此黨團協商制度的廢除將面臨時代力量的巨大挑戰。

三、新民意的發展動向是未來台灣政局變動的重要觀察點

台灣此次選舉凸顯出台灣的民意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從傳統的藍綠對決逐漸往議題對決轉向,其背後反應的恰恰是台灣基礎民意的日趨融合。馬英九的國民黨改革,蔡英文對民進黨的改造,以及台灣選舉制度的變遷,無不表現着台灣政治遊戲規則的變化,其中的決定因素就是進入後工業化社會之後的獨立、多元的主流民意。傳統的政黨忠誠已經逐漸鬆動,此次選舉國民黨大輸300萬張票,但是選票並未流向民進黨,而是投給了第三勢力,民進黨的選票增長僅僅是世代更替帶來的自然增長以及周子瑜事件突髮帶來的急速動員後果,與民進黨的基本盤增長無關。

社會民意的多變和流動,與台灣傳統社會結構的鬆動、世代更替的觀念更替、新媒體技術對於選民自由表達的支持息息相關。政黨的民意表達和整合功能日益受到新興的反政黨、反體制、反權威的公民社會挑戰,台灣選民越來越不相信傳統的政黨政治和傳統政黨。

總之,這次選舉是島內政治勢力的大洗牌,充分展現了島內深層政治生態的變遷,直接牽動着島內政局、兩岸關係和亞太格局的走勢,值得作進一步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