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黃靖 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學院教授

展望2021:百年大變局不可逆轉

2021-01-14
微信圖片_20210114180255.gif

2021年將是充滿希望但卻依然迷惘一年。隨着特朗普的離任,“特朗普主義”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將告一段落。各國都期待即將接任的拜登政府在國際事務中重返多邊主義並按牌理出牌,進而給世界格局注入長期缺失的穩定性。

然而,除中國外,新冠疫情仍然在大多數國家泛濫甚至有趨向嚴重的勢頭。同時,美國等西方各國還面臨著尖銳的國內矛盾和挑戰。而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依然充滿變數。因此,2021年的世界依然迷惘和焦慮。

對內“治癒”是拜登政府的施政軸心

儘管拜登以8000萬選票優勢贏得大選,但特朗普仍然贏得了前所未有7400萬選票。美國社會面臨著自南北戰爭以來最為嚴重的分裂。加之疫情泛濫、經濟滑坡,迫使拜登政府不得不專心內政,以“治癒”為其就任後的施政軸心。首先,治癒疫情。必須儘快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第二,治癒經濟。必須儘快扭轉美國經濟的下滑,尤其要防範疫情期間近9萬億美元量化寬鬆而導致的巨大金融危險。第三,治癒社會。必須盡全力克服(至少弱化)美國朝野勢不兩立的對立局面。

2022年國會中期大選將是“治癒”能否獲得成效的關鍵測試點。如果拜登領導的民主黨在2022年中期大選失利,那麼拜登2024年爭取連任將希望渺茫,而世界所期待的穩定也必將隨着僅有一任拜登政府的離去而成為泡影。

歐洲是拜登政府對外政策的首要關注

拜登政府對外施策的關鍵,是恢復美國與歐洲(日本次之)的緊密盟友關係,繼而重建美國對盟國及西方國家的“領導”。為此,拜登特別任命了前國務卿約翰·克里為總統特使,專門處理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事宜。但克里的使命遠不止於此。克里憑藉其豐富的資歷、威望和人脈,對內可以幫助拜登勾兌各利益集團的衝突,尤其是協調民主黨內部的矛盾以及和國會的溝通;對外可以協助拜登把控重大關切問題,尤其是美歐關係。作為總統特使,克里可以直接與拜登交流,出謀劃策,其重要角色無人可取代,儼然起到第二副總統的作用。

顯然,重返巴黎協定只是美國修復美歐關係的第一步,畢竟氣候問題是歐洲的重大關切。但克里更在意的是要重返伊核協議。這不僅因為伊核協議是克里本人當年精心栽培的碩果,而且,恢復伊核協議對歐洲意義重大。首先,伊核協議將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從而拆除威脅中東乃至世界的一顆大定時炸彈。其次,隨着對伊制裁的解除,來自伊朗的能源供給將從根本上改變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局面,強化歐洲對俄羅斯的戰略態勢。再次,隨着伊朗局勢的穩定,中東局面也會好轉,進而從根本上控制給歐洲帶來巨大壓力的難民、恐怖主義等問題。

中美關係是確定世界形勢走向的關鍵

中美關係的走向是世界形勢能否回歸穩定有序的關鍵所在。儘管美國挑起的的“戰略競爭”格局依在,但拜登勝選後,中美雙方都已經表示出拜登上台後制止兩國關係的螺旋式下滑的意願。但拜登政府或將在意識形態尤其是“人權”問題上依然對中國持強硬立場,以此對內安撫反對派,緩解內部壓力,佔據“道德”制高點,對外為盟國樹立“價值觀”標杆,凸顯美國的“領導”地位。但在具體政策上,拜登政府將全面“去特朗普化”,同時力圖制定一套完整和連貫的對華政策框架。

這意味着拜登政府在2022年國會中期大選之前,很難推出具體的對華政策框架,因為這不僅需要國會的支持,也需要盟國的配合。這使得拜登政府即位之初,會在強硬立場之下“凍結”具體的對華政策和措施。這固然會使人們對中美關係止損有所期待,但前景依然不明朗。畢竟美國的內政和世界的局勢,都不會以拜登政府的意志為轉移。

百年大變局不可逆轉

然而,今天的世界畢竟已經發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一方面,儘管疫情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困難和傷害,但中國很快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經濟持續發展。這不僅表明中國的和平崛起勢不可擋,而且進一步縮小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更加凸顯了中國在世界事務中日益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儘管拜登政府雄心勃勃地想恢復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地位,但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都已今非昔比。而歐洲與日本這兩個美國最強大的盟友都在特朗普執政期間提升了各自的力量和地位。英國的脫歐非但沒有削弱歐盟,反而進一步夯實了德法兩國的主導地位。陸權國家重新主導歐洲事務,凸顯了歐洲在世界戰略格局中的獨立趨勢。自二戰結束以來,日本首次主導了兩次大的國際合作項目: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日歐自由貿易與投資協議。這不僅大大提升了日本的國際地位,也加大了日本對美國說“不”的底氣和資本。

拜登獲勝後,日本積極回應了中國加入CPTPP的意願,歐洲也克服了美國政府明裡暗裡的阻撓,與中國達成了中歐貿易協議。這兩項發展表明日歐不僅有不同於美國的世界觀和利益追求,而且有在中美之間“對沖”的意願和能力。

另外兩個大國俄羅斯、印度也在積極地強化自身,擴充勢力和影響力。中俄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但極大地助力俄羅斯改善國內經濟形勢和安全環境,也有助於提升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印度由於疫情和政策失誤導致經濟持續滑坡,而民粹泛濫更加劇了經濟內卷的趨勢。其結果是莫迪政府應對外部局勢的能力受到限制。只有繼續奉行不結盟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彈性,從而充分利用好自身的戰略資源。

東盟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勢頭強勢的少數地區之一。顯然,經濟上與中國“結伴而行”是東盟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正因如此,包括美國盟國在內的東盟各國連續表態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對於維護地區穩定和發展是積極有利的。與此同時,東盟與中國的“南海行為準則”議定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一旦簽署,不但將有效穩定南海局勢,防範領土糾紛上升為對抗與衝突,而且將使任何域外大國以安全穩定為由干涉南海事務失去正當的法理基礎。

展望2021年,世界格局由一強獨霸向一強多極發展的大趨勢將會更加明顯。在經濟方面,隨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歐投資協定的簽訂以及中國積极參与CPTPP談判,加之“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發展,世界經濟非但不會滑入“去全球化”的逆流,反而會邁向更高層次的“一體化”。這兩大難以逆轉的大趨勢,是2021年的希望所在。

(文章來源:北京語言大學國別和區域研究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