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雲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大選後美國將在外交上尋求「歐洲再平衡」

2020-11-20
453.jpg

美國總統選舉競爭激烈。民主黨候選人、原副總統拜登當選已經基本確定,儘管特朗普總統拒絕承認並表示要訴諸司法程序,但從目前情況看其論據嚴重不足,翻盤可能性較小。然而,兩位候選人獲得的選票數均超過奧巴馬當選得票數,且兩人選票數極其接近。這一方面反映了美國政治和社會的高度分裂和兩極化,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新總統當選後,這種內部對立的彌合仍然任重道遠。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大選後美國外交戰略上的動態對國際關係影響極大。拜登在競選活動中已經明確展示出重回多邊主義的姿態,但他並未提及外交戰略的重點和優先地區是什麼。2009年,奧巴馬政府上台後明確提出“亞洲再平衡”戰略,筆者認為,從地區重點來說,拜登新政府在外交上將朝着“歐洲再平衡”方向發展。

“歐洲再平衡”的必要性

此次美國大選後,國際反應中一個非常讓人驚訝的現象是,在美國尚未正式確認誰最終獲勝的情況下,美國的主要盟友就以直接或間接方式承認拜登為美國下一任總統。大選後,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首腦以推特、臉書或接受媒體採訪等形式對拜登表示祝賀。即使曾被拜登調侃為“克隆了特朗普”的英國首相約翰遜,也迅速在美聯社採訪中表達了要與拜登新政府合作的明確意願。這種反常現象一方面說明美國的盟友,特別是歐洲國家對特朗普政府的確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們試圖迅速給拜登以國際承認,通過對美國國內政治施加“外壓”以儘快結束亂局的強烈願望。美國皮尤調查中心在2020年夏天進行的調查顯示,認為美國總統對國際形勢有正確認識的被調查者在德國僅佔10%,法國為11%,這與奧巴馬時期的超過80%相比幾乎是自由落體式下降。

當選總統拜登同樣很清楚,對美國外交來說,過去四年受損最大的不是美中關係,而是美歐關係。歐洲國家經營多年的外交成果,如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伊朗核問題框架協定等,都被特朗普政府無情拋棄。此外,美歐自由貿易投資協定談判已停止。美國還以撤離駐德國美軍相威脅,要求歐洲盟友支付高額軍費。美國撤出敘利亞導致當地局勢進一步惡化,更使大量難民流入歐洲。對於拜登來說,要在外交方向上重回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無論是伊朗核問題、氣候變化還是安全保障,首先都必須要修補大西洋兩岸關係。因此,拜登在11月10日一天之內連續與英法德三國首腦進行了電話會談。拜登在電話會談後對媒體說,美國回來了,美國不孤立。他還披露,英國首相在電話中已經邀請他參加2021年11月在倫敦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領導人峰會。

“歐洲再平衡”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正如當年奧巴馬提出“亞洲再平衡”不意味着美國在外交上會放棄歐洲,拜登的“歐洲再平衡”同樣不會放棄亞洲,只是可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歐洲地區。因為只有抓住歐洲這個焦點,美國外交才會有較大轉機。那麼,這個轉向對於美國與亞太的關係特別是對美中關係有什麼影響呢?

第一,筆者認為,美國新政府的“歐洲再平衡”對中美在多邊領域合作的空間擴大、成果增加是一個利好,對緩和中美雙邊關係的緊張有益。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在《巴黎協定》履約問題上,中美歐三邊共同引領,將為世界各國儘快設立各自的減排目標提供巨大推力。中美歐在WTO的改革和強化上增加合作,將為世界貿易帶來更多確定性。中美歐在伊朗核問題上重回多邊合作軌道,將有助於為大國協調管控重大地區熱點問題積累更多經驗。這些通過多邊合作發展的互信和協調習慣,反過來又會對中美雙邊關係產生良性影響。

第二,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美國新政府的“歐洲再平衡”也可能對中國產生新的戰略壓力。歐洲對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做法極其不滿,對他在對華政策上一味打壓、徵收高額關稅的反自由貿易原則做法也頗有微詞。然而,歐洲對中國在市場准入、國有企業改革等方面的不滿與美國是一致的,在香港等問題上美歐立場也相近。這意味着美國的“歐洲再平衡”並不等於其戰略重心會從特朗普時代的對華全面打壓完全轉移。

面對美國外交可能出現的“歐洲再平衡”,如何努力順應新形勢,趨利避害,儘可能地擴大中美歐的合作空間,提高合作質量,就顯得十分重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