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合作還是分裂?——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

2020-11-17
000078263_piclink.jpg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是對全球治理能力的一場“大考”,結果暴露出許多國家在國內治理和國際協調合作上的能力欠缺,也凸顯了全球秩序在21世紀的現實面前很不完善。儘管人類在科學技術上達到現代的高峰,面臨突發公共衛生危機仍然顯得脆弱。而中美關係的螺旋下降使得國際多邊合作缺乏強有力的大國支撐。

美國大選塵埃即將落定,從拜登一直以來的政策言論看,他看問題比較理性,主張美國積极參与國際事務。但是許多人提醒中方,不要以為美中關係可以輕易地回到合作軌道,有的人甚至認為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會把中國帶來的挑戰看得更加全面和嚴峻,會更注重與中國競爭。現在對此做判斷還缺乏依據,但大部分人都期待拜登領導下的美國能與中方一起尋求解決分歧之道,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都不希望因中美衝突而導致世界的分裂。維繫多邊主義思維和全球合作仍然是目前國際社會的主導性看法。

冷戰後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是在多邊主義理念推動下全球化的蓬勃發展。全球市場的擴大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帶動人類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持續高增長時期,世界經濟增長也極大促進了社會發展,大幅度消除了貧困。然而,全球化也面臨新的審視,也因一些國家就業流失和貧富分化而被詬病,使國際上出現了不少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聲音。但是,人類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放棄全球化將導致世界的碎片化和更多混亂,主流的聲音是繼續推動、改進和完善全球化,這需要中美等大國的穩定合作。

從中方的角度看,全球化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政治方面,顯然全球化的發展軌跡與美歐等最初設計者和推動者的初衷並不完全一致,他們追求的不僅是市場經濟的全球化,也包括政治制度上的全球西方化,而後者顯然沒能實現。在中美之間,政治分歧也被拿來說事,成為兩國緊張關係的原因之一,美方對中國經濟成長之後沒有發生自己所期待的政治變革感到失望。實際問題是,美國試圖在全球化中納入政治價值的意圖本身是錯的,尤其改造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沉重代價已經讓政治全球化失去了勢頭。未來推進全球化時須對其中不現實的政治目標進行調整。而中方也需要提升自己的說服能力,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國的制度和成就,從而更好地促進共同體意識,構建各美其美的共識。

二是中國人擁抱經濟全球化,國家建設和社會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美國等國家對中國的成就感到不安,認為中國佔了便宜,抱怨中方沒有公平競爭。特朗普政府採取抬升關稅的粗暴打壓方式對待中國,拜登也對中國的結構性改革提出許多要求。而中方對美國在貿易和科技領域的霸凌和脫鉤做法強烈反對,中美緊張關係和對抗氣氛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

這些問題需要兩國在理性的氣氛中妥善應對、解決。中方正在努力提升國內的合規意識,加強執法能力,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也要堅決與單邊主義的做法作鬥爭,抵制脫鉤的企圖。同時,中方需要不斷增強參與世界事務和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的能力。

2020年11月7日王毅外長在清華大學公管學院發表講話時強調,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勢在必行。他說,面對共同挑戰,選擇團結還是分裂,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檢驗着人類社會的智慧、良知和勇氣。中國從最初的學習者,逐步成長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進而努力成為帶動國際合作的力量之一。全球治理最具榜樣意義的莫過於國際社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形成的共識和應對的制度化建設,而中國已經成為其中重要的參與和推動力量。在抗擊疫情中的出色表現也讓中國擁有了積極推動全球抗擊疫情的條件和能力,這應該是未來中美開展合作的優先領域。如果美國下一屆政府能夠在全球治理的國際合作上認真投入,中國與美國應該能找到攜手的新路徑,為人類社會早日走出疫情、重回正軌做出貢獻,也為完善全球治理和推進全球化的健康發展發揮關鍵作用。這也是世界其他國家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