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宿景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從「新疆人權」看美國遏制中國的策略

2021-06-11
中文圖片.jpg
點擊閱讀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第30期

美國外交情報機構非常精於政治宣傳和操控公眾認知。美國政府既然已經公開明確地將中國視為戰略敵人,就意味着它會利用一切可行的政策工具,從一切可能的層面攻擊中國,以削弱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實力。新疆是中國通往南亞、中亞、中東、俄羅斯和東西歐的門戶,美國戰略家們非常看重新疆的戰略地位,稱其為“亞洲樞紐”。長期以來,美國一直秘密尋求破壞新疆的經濟和政治穩定,“新疆人權”與西藏、香港、台灣、南海等議題一樣,是用於攻擊中國的政治武器。

 

 

 

美國國會在2017年通過了《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CAATSA),其中第231條提出了一個推定,即朝鮮開採、生產或製造的商品是通過“強迫勞動”生產的,因此根據《1930年關稅法》第307條應被禁止進口。

美國無法以對待朝鮮的方式來對待中國,不可能全面禁止進口中國的商品,於是很精明地選擇了新疆作為攻擊點。2020年9月,美國政府以“強迫勞動”為由,宣布禁止新疆的某些棉花、服裝、計算機零件和其他產品入境。同年11月30日,美國又宣布禁止進口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XPCC)及其關聯企業生產的所有棉花以及任何使用這種棉花製成的產品入境。今年1月,美國再向前推進一步,發佈了關於新疆棉花、西紅柿和下游產品的全地區性商品進口禁令。同時,美國以罰款和追責等手段,向大型跨國公司施加壓力,要求它們“撤出新疆”。

美國政府已經認識到,單方面對中國進行貿易戰無法取勝,只能使美國的一些盟國漁翁得利。美國目前的策略是謀求構建一個以美國和英國為核心,包括歐盟和日本等主要盟國在內的戰略聯盟,以“人權”為由,將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委內瑞拉等國排除在國際貿易投資體系之外。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一些國家正在效仿美國,擬議所謂的“供應鏈法”,要求企業承擔捍衛人權的義務,不得同違反人權和使用“強制勞動”的廠商開展合作,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並承擔刑事責任。

美國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完全是破壞性的,不僅損害中國和俄羅斯的實力,同時也犧牲歐洲等國家的政治經濟利益。歐洲的一些政治家和商界領袖已經開始擔心,最終結果很可能是這樣的:美國的遏制策略無法奏效,中國和俄羅斯會越來越強,而歐盟由於與中國和俄羅斯疏遠,將進一步被美國所控制,成為其維持在西方世界霸權地位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