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積極推進中歐關係走出「去風險」窠臼

2024-01-09
507.jpg

過去一年,中歐關係在疫後交往複蘇和雙方溝通接觸的推動下實現了企穩回升,在中歐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的承前啟後關鍵節點出現鞏固發展的良好勢頭。

2022年底,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相繼訪華,開啟了中歐領導人高層交往的熱潮。上月舉行的中歐領導人第24次會晤,則為2023年的中歐關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中歐雙方也在持續交流對話中,探索時代格局和相互認知不斷變化背景下的合理相處之道,在合作與分歧相互交織中逐漸磨合與適應。

2023年兩會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歐洲領導人訪華。馬克龍總統在訪華前後對歐盟戰略自主的積極支持及推動中法相互理解與務實合作向前發展,得到了中方的高度肯定。6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訪問德國和法國,主持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參加法國主辦的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李強總理上任後將首次外訪放在歐洲,體現了中國政府對發展中歐關係的高度重視。12月,中歐領導人第24次會晤恢複線下舉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聯袂來華,標誌着雙方首腦外交徹底突破了疫情帶來的掣肘,成為2023年中歐關係和中國大國外交的精彩收官之作。

中歐在明顯增強對話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與中方持續釋放同歐盟加強合作的善意和誠意相比,歐方似乎希望通過塑造所謂“去風險”話語來定位和影響中歐關係。自2023年初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相繼在世界經濟論壇以及對華政策專門演講中拋出“去風險”概念以來,歐盟對華政策就不斷向這一方向靠攏。在歐盟看來,“去風險”不單包括通過所謂“降低過度依賴”、加強技術管控等手段來避免“經濟風險”,也包括在外交和政治領域“去風險”。從中方角度來看,推進“去風險”概念和做法十分危險,不僅將極大動搖近50年來中歐經貿“壓艙石”,而且稍一不慎就可能把中歐推向“脫鉤斷鏈”深淵,進一步加劇全球市場、供應鏈、創新合作體系的碎片化和陣營化趨勢。

歐盟在推進“去風險”上的一些做法,也確實給中歐正常合作帶來負面影響。10月歐盟對華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即是在“去風險”話語下對正常產業競爭的政治化操弄,是以“公平貿易”為名,行保護自身產業之實。這種行為將給中歐正常經貿關係乃至綠色合作前景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面對中歐之間的分歧,中方主動應對,採取更負責任的“去風險”做法,高舉堅持合作的大旗。對於歐方不斷強調所謂“三重定位”乃至持續渲染中方為“制度對手”和“競爭者”,中國不斷堅定中歐增強互信、合作共贏的信心,提出願把歐盟視為經貿合作的關鍵夥伴、科技合作的優先夥伴、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夥伴。

隨着中國不斷釋放加強各領域交流的善意,一年來,中歐多領域高層級對話相繼新增或恢復,雙方成功舉行了高級別戰略對話、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海洋綜合管理高級別對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內部市場委員布雷頓等高級官員相繼來華,中法舉行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六次會議,各領域建立溝通渠道、管控分歧、探索合作的動力不斷增強。同時,中歐均高度重視“民之交促國相親”,肯定雙方民眾加強往來築牢民心相通基石的意義,中國宣布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實施單方面免簽入境政策得到歐方高度評價,法國對中國留法學生群體提供五年多次往返簽證待遇。

中方還重視在關鍵議題上加強與歐盟協調。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堅持《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客觀、公允安全觀,不斷向歐方釋放不向衝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等重要立場。在巴以問題上,中歐政策協調頻密,在支持人道主義、停火止戰、推進“兩國方案”上共識增加。

今年,中歐之間將更加努力地了解彼此政策意圖,以更熟練地管控分歧差異,防止觸碰各自紅線和敏感區域,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奧運會等將成為雙方加強高層交往、深化溝通互信的契機。歐方也不斷釋放信號防範雙方誤判和誤導,如歐盟領導人反覆強調“去風險”不等於“脫鉤斷鏈”,也不針對於中國,強調在持續維護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安全、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熱點衝突上“離不開中國”。然而,歐方引發的一些趨勢仍可能給中歐關係帶來“人為風險”,如歐洲議會選舉和機構換屆後對華態度的複雜性;歐方在涉港、南海、涉藏、涉台等敏感問題上的外部干涉衝動;歐方的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能否實現“軟着陸”和中歐投資協定能否擺脫凍結等。中歐都期待能以雙方接受的方式為中歐關係注入更多穩定性,但超越歐式“去風險”話語和框架,仍考驗雙方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