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日本外交:在中美之間艱難走鋼絲

2021-05-18
641.jpg

美國正在對日本施加壓力,要求它為華盛頓對抗中國的政策提供更多支持。日本領導人處在兩難境地:一方面要取悅失去耐心的盟友和保護者,一方面又要避免採取可能損害日本自身與北京關係的立場。東京微妙的平衡越來越難以維持,尤其當有爭議的台灣問題成為焦點時。

這一點在最近美國總統喬·拜登和日本首相菅義偉的峰會上表現得非常明顯。兩位領導人4月17日在華盛頓會晤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示:“我們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是52年來峰會公報首次明確提到台灣問題。此外,菅義偉在會晤後立即對記者表示,兩位領導人一致“反對用武力或脅迫在東海和南海改變現狀的任何企圖”。

然而,正如長期研究東亞問題的分析人士艾倫•托納爾森所指出的,“'反對'可以意味着各種各樣的事,如一份嚴厲的外交照會,若干制裁。也許措辭非常嚴厲,或者是多項制裁”。不過他認為,“菅義偉和其他任何日本領導人都不曾說'如果中國攻擊台灣,我們也會派出軍隊'。”事實上,就在幾天後,菅義偉發表評論,暗示東京的支持是有關鍵局限性的。4月20日,在回答國會反對黨議員的提問時,他強調說,儘管與拜登的聯合聲明提到了台灣,但是日本軍隊不可能針對台灣採取軍事應急行動。

一方面覺得有必要給人留下他們支持美國對華政策的印象,一方面避免做出可以帶來麻煩或更糟後果的實質性承諾,日本領導人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2020年夏天,唐納德·特朗普的政府向歐洲和東亞的盟友施壓,要求它們與華盛頓一道對北京採取懲罰性政策,以回應中國在香港實施新的國安法。

這些國家的反應明顯是不支持,日本的立場也不例外。經過一周多的內部辯論,當時安倍晉三首相的政府甚至拒絕與美英澳加一起發表聲明譴責中國在香港的行為,更不用說像華盛頓建議的那樣實施制裁了。有新聞報道稱,這一決定令美國領導人感到“失望”。

儘管隨着中美之間的爭議越來越大,日本一直試圖避免捲入其中,但日本官員意識到,他們必須在代價還不太高的時候採取措施安撫華盛頓。為此,日本增加了其海軍在南海的巡邏,並對中國在該地區的領土主張採取反對態度。幾十年來首次願意將台灣問題納入聯合峰會的聲明,也是安撫華盛頓的又一個例子。

不過,日本領導人的這種平衡行動能維持多久目前不得而知。東京有充足理由不去對抗它大而強的鄰國。單是大規模的雙邊貿易和投資聯繫,就足以讓它慎之又慎,因為破壞這種關係會給日本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東亞若發生導致中日爆發戰爭的武裝衝突,那將是更大的災難,日本官員完全清楚其後果。分析家托拜厄斯·哈里斯在《外交》雜誌上寫道,“日本的地理、經濟和國內政治,對它參與美國領導的對華冷戰將有不利影響”。熱戰中就更是如此。

然而,日本領導人也不願與美國決裂,不願在沒有美國安全庇護的情況下承擔保衛國家的責任。華盛頓並不隱諱打安全牌,這在特朗普總統執政期間尤為明顯。特朗普纏着日本(就像他纏着美國的其他盟友一樣),要求日本為集體防禦努力做更多貢獻。他還暗示,如果不能更多地分攤負擔,華盛頓有可能重新考慮自己的防禦承諾。

然而,他的政策並不是只有大棒而沒有胡蘿卜。他重申了巴拉克·奧巴馬最初採取的立場,即美日共同防禦條約涵蓋被中國稱為釣魚島、被日本稱為尖閣列島的東海爭議島鏈。隨着圍繞這些島嶼的爭議近年不斷升級,這個問題對於東京越來越重要,而華盛頓對日本立場的支持被認為是關鍵。

拜登減輕了分攤負擔的壓力,而且其政府的第一個行動就是確認防禦條約涵蓋釣魚島/尖閣列島問題。但讓日本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外交立場,卻是4月峰會聲明中顯而易見的交易。

北京本可以採取措施,來大大增加日本抵禦華盛頓勸誘的動機,緩解它自己在釣魚島領土主張上的壓力。然而,中國反其道而行,增加了海軍在爭議島鏈附近的存在,同時徵召漁船隊也這樣做,言辭也越來越強硬。即使從純粹的短期戰術角度看,這也是目光短淺的策略,其效果是將東京進一步推向華盛頓懷抱。中國領導人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方法。

不過,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東京的處境也不值得羨慕。它面臨的任務是既要安撫其強大鄰國,也要安撫長期的盟友和保護國。如果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緊張局勢繼續升級,日本也許就無法再繼續保持微妙的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