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特朗普的G11策略行不通

2020-06-15
TRUMP.jpg
2020年5月30日,特朗普在從佛州卡納維爾角返回華府時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講話。圖片來源:路透社

特朗普政府對G7的態度反覆無常。在這位美國總統的最新安排中,原計劃6月舉行的G7峰會將至少推遲到9月。此外,特朗普有意重寫來訪者名單,通過邀請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和韓國,把今年的峰會擴大為G11。

推遲峰會和擴大原有G7機制的決定表明,美國政府仍然是以戰略而非經濟視角看待這一多邊機制。既如此,決定推遲且擴大峰會的背後考量又是什麼呢?

首先,美國國內形勢還不允許開門迎客。這個國家仍面臨嚴峻的新冠疫情挑戰,隨着經濟逐步重新開放,以及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逐漸放寬,美國民眾也許會面臨第二波疫情。

其他G7成員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雖然歐洲的疫情前景有所改善,但一些國家尚未完全解除國際旅行禁令。G7峰會如果按原計劃召開的話,對與會領導人來說會是嚴重的障礙。

與此同時,警察在光天化日下謀殺弗洛伊德引爆了全美多個州市的持續抗議。這些反種族主義示威遊行有可能帶來新一波新冠疫情,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傷害本已脆弱的美國經濟。

嚴峻的形勢使唐納德·特朗普無法向來訪的外國客人展示繁榮景象,他也無法主持一個聚會來象徵疫情過後一切已恢復正常。

尷尬的是,特朗普在重新安排峰會時間的時候,並沒有徵求G7盟友的意見,這種突如其來的宣布讓它們難以接受。特別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曾明確表示,鑒於總的疫情狀況,她不會參加G7峰會。作為歐洲領導者的德國缺席將使G7峰會失去意義。因此,特朗普被迫推遲會議,以確保所有成員能夠與會。

同時,美國希望改變G7機制,打造一個反華戰略同盟。特朗普欲增多四個國家,目標是要讓它們與中國競爭時與美國處在同一戰略軌道上。

邀請俄羅斯是企圖在中俄關係中打一個楔子。澳大利亞已經在為自己成為反華急先鋒而自得。印度試圖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邀請韓國則是要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對中國施壓。

但如果特朗普政府試圖將G7(或許是G11)變為與中國競爭的工具,這種嘗試將是徒勞的。

首先,沒有哪個國家想被捲入大國競爭。在對華利益與關切方面,歐洲國家與美國不同,美國主要是從維護霸權的角度考慮並制定對華政策,而歐盟的主要關切是中國是否尊重全球貿易的主流原則,是否支持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人們很容易看出美國和歐洲對華態度與對華政策的巨大差異。雖然它們都在思考中國的崛起以及如何應對,但它們遠未就遏制中國進行戰略合作達成共識。

其次,儘管“印太戰略”是特朗普政府維持全球競爭優勢總體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澳大利亞、印度和韓國各有各的考慮,也許並不願意跟風。這些地區國家完全明白,美國發起“印太戰略”只是為了服務於美國的戰略利益,而它們不過是想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撈好處。

印度希望自己的“東進政策”與“印太戰略”對接,但它並不打算因為服從美國而犧牲戰略上的獨立性。韓國也無意與美國過度捆綁,從而損害它與中國的關係。至於俄羅斯,它不會加入反華陣營,俄羅斯在歐亞大陸安全架構問題上與美國的意見從來不一致。

第三,無論G7擴大與否,它在解決地區和全球問題方面都無法再發揮有效的協調作用。G7未能應對全球大流行,其成員國,包括歐洲國家和美國,都因為冠狀病毒不堪重負,無力再去幫助世界其他國家。

特朗普政府對多邊機構的蔑視只會加深G7內部的分歧。美國宣布退出世衛組織,歐洲普遍認為,此舉是對這一多邊機制的沉重打擊,而這個多邊機制是抗擊流行病所必不可少的。

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的衝突已成為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之間不可逾越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G7(或G11)只會成為爭吵和內訌的場所,遑論促進對華戰略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