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燕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疫情過後我們將面對一個不同的世界和中國

2020-04-30
AAA.jpg

這次疫情是全球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新冠肺炎有可能成為長期伴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一種新流行病,它不分高低貴賤、白人黑人、東方西方、中國美國。在獲得有效的疫苗和藥品之前,應對新冠肺炎的有效方式是隔離和增強自身免疫力。隔離會造成消費、投資、貿易、物流、商流、人員流動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等的停頓和中斷,疫情的全球性影響也將引發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全球供應鏈以及中國經濟貿易和產業布局的改變。疫情結束後,我們將面對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和不一樣的中國。

疫情第一波是武漢成為重災區。從1月23日武漢封城,3月19日武漢新增病例歸零,再到4月8日武漢解除封鎖,中國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代價是第一季度GDP下跌6.8%。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謀劃開局之年。這預示着未來40年改革開放將面對更加錯綜複雜的形勢和環境。

第二波是美歐疫情蔓延。4月17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2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4萬例。G7除日本以外,其餘西方六國累計確診病例佔全球的58%,累計死亡病例佔全球的69%。其中,美國累計確診病例佔全球的31%,累計死亡病例佔全球的22.75%。IMF今年1月份預測全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3%,4月份下調為-3%。美歐經濟將陷入深度衰退。

第三波很有可能波及拉美、非洲和南亞次大陸。全球新增病例前十國家包括排在第二位的土耳其(新增9154例),排在第四位的俄羅斯(新增 4070例),排在第七位的巴西(新增2791例),以及伊朗(1499例)、新加坡(1351例)。

新冠疫情不僅加劇了原有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產業布局的對立衝突,也帶來抗疫模式背後的政治因素競爭。中國第一季度控制住疫情影響,開始全面加快復工復產復市,啟動經濟社會生活正常化,而美歐第二、第三季度可能在疫情重創下艱難應對,從而加劇了中美抗疫的政治競爭。這不僅加快了“去全球化”進程,而且加劇了“去中國化”進程。其中一個明顯傾向是將中國疫情擴大化,將中國抗疫模式歪曲化,將制度競爭顯性化。來自美國精英代表發表的公開信呼籲中美團結合作、聯合抗疫,但當年美蘇團結合作抗擊法西斯,戰爭結束後卻迎來了冷戰。如果僅把中美合作抗疫當作權宜之計,那麼疫情結束後大國政治經濟的對抗和分裂將加劇而不是緩和。

新冠疫情造成東亞、歐洲和北美這世界三大生產網絡的產出大幅下跌,從需求和供給兩端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不可預見的衝擊。其直接影響是12個月、18個月還是36個月,其間接影響是否會持續更長尚不得而知。

由於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深度衰退,嚴重打擊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信心,孤立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國際經貿衝突可能再次升級,從而加速全球化收縮,甚至加快逆全球化進程。疫情結束後,世界各國將會做出具有長期性、戰略性和全局性影響的供應鏈布局調整。

一是疫情結束後,越來越多的國家會把確保供應鏈安全上升為重大系統性風險應對戰略加以實施,戰略性產業供應鏈會回歸本土。

二是科技“逆全球化”趨勢可能全面凸顯。世界主要大國會重構國家科技供應鏈體系,強化全球科技主導力將成為新趨勢。

三是世界大國將加強供應鏈的“國家干預”能力。例如特朗普政府緊急啟動《國防生產法案》力保戰略物資生產本土化,法國擬考慮動用國有化等干預措施保護受威脅大型企業或重要經濟資產。這些臨時性措施有可能長期化、制度化,使2020年成為政府作用提升的標誌性一年。

四是國際大三角分工格局將加快調整。過去美歐為全世界提供市場和技術,疫情使美歐的市場購買力大幅萎縮,關鍵零部件和重要材料與設備的供給中斷,因此它們有可能試圖通過供應鏈回歸和加速再工業化重塑實體經濟。過去東亞為全世界提供製造和人力等要素,疫情迫使“10+3”東亞地區加強合作,協調擴大區域內需,共同穩定區域供應鏈、恢復區域產業鏈、提升區域價值鏈。過去中東和亞非拉國家為全世界提供能源和資源,疫情結束後它們也將加快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本地化趨勢。

五是供應鏈東移步伐會加快。全球疫情率先趨於穩定的是東亞地區。中日韓和東盟的復工復產復市及社會經濟正常化會領先美歐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東移將使東亞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六是供應鏈縮短的趨勢將加快。新冠疫情、去全球化和新科技產業革命的相互作用將加快推動全球供應鏈更短、更本地化、更分散化的趨勢。跨國公司將進一步收縮跨國經營的全球布局,以避免供應鏈過長、價值鏈過度全球化、產業鏈過分集聚所帶來的斷鏈風險。

七是供應鏈區域化趨勢將更加明顯。RCEP(不包括印度,經濟規模佔全球約28.9%)、CPTPP(經濟規模佔全球約13.1%)、歐日EPA(經濟規模佔全球約28.1%)、美墨加協定(經濟規模佔全球約27.6%)等大型區域貿易協定的簽訂將改變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布局。

八是醫藥、健康、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市場成長性最好的科學抗疫供應鏈網絡。該網絡將更加重視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更加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應用,更加重視全方位國際合作。

九是分散化將成為主流趨勢。新冠疫情會改變人際交往方式、人群集聚頻率和服務空間密度,促進網絡會議、網絡商品交易會、網絡購物等新業態的發展,推動傳統製造業與數字技術、生產性服務業和城市群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分散化、碎片化、個性化的新型供應鏈網絡。

十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供應鏈將成為新增長點。

這次疫情結束後,中國發展的國際格局和產業布局將面臨三個不確定性變化前景。一是科技領域更加脫鉤抑或掛鉤的前景不確定,避免脫鉤的舉措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動更開放的國際科技合作。二是規則和標準領域更加脫鉤還是掛鉤的前景不確定,避免脫鉤的舉措是在確保中國特色的基礎上更快推動與國際高水平規則和標準的銜接。三是供應鏈和產業鏈領域更加脫鉤還是掛鉤的前景不確定,避免脫鉤的舉措是在自主可控的基礎上形成更緊密、更高層次的區域內、產業內和產品內分工合作鏈接。

新冠疫情對中國的影響重大深遠。在與新冠病毒作持久鬥爭的過程中,中國作為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負責任大國,要為推動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產業布局在疫情結束後朝着和平合作及可持續方向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