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自滿和歇斯底里之間

2019-01-18
a.jpg

我們正用關稅戰來紀念美中建交40周年,這實在是頗有諷刺意味。一些人將其歸咎於特朗普總統的個性,但是,無論誰贏得2016年大選,中美之間都會有緊張發生。許多美國人認為,中國在開放的貿易體系下沒有按照市場經濟來公平行事。還有許多人對習近平背離了鄧小平謹慎的對內對外政策感到失望。在這種背景下,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的崛起意味着美國時代的終結。

錯誤地理解力量平衡的轉變,這在歷史上司空見慣。例如,當尼克松1972年訪華的時候,他想的是平衡蘇聯在他眼中不斷增長的實力。不過,他同時把蘇聯實力的增長解讀為美國力量的下降,而不是美國二戰以來人為提高全球生產份額之後的“回歸正常”。他宣稱要多極化,而實際發生的事情是蘇聯最終解體,並導致世紀末出現了美國單極時代。

今天,高估或低估中國的實力同樣是危險的,而且出於經濟和政治動機,華盛頓存在着高估或低估中國的圈子。用美元來衡量的話,中國經濟相當於美國經濟的2/3。許多經濟學家預計,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只不過預計的時間點從2030年到本世紀中葉不等,它取決對中美經濟增長速度的假設。克林頓的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提出了未來外交政策的關鍵問題:“美國能否想像在2050年的全球經濟體系中,自己的經濟實力僅僅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一半呢?而且,政治領導人能否承認這個現實,並允許就世界的這一現實展開協商呢?”

眾所周知,修昔底德將伯羅奔尼撒戰爭歸咎於兩個原因:新力量的崛起,以及守成大國由此產生的恐懼。絕大多數人只注意他說的前一部分,但是第二部分同樣重要。美國是能夠避免可能引發新冷戰或熱戰的過度恐懼的。即使中國有朝一日在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但這並不是衡量地緣政治實力的唯一標準。中國在軟實力指數方面遠遠落後於美國。美國的軍費開支是中國的四倍,雖然近年來中國的軍事能力不斷提高,但仔細觀察軍事平衡問題的分析人士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不可能把美國趕出西太平洋。

另一方面,美國曾是全球最大貿易國和雙邊貸款提供方。今天,中國是將近10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相比之下美國是57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計劃在今後十年內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1萬多億美元貸款,而美國正在削減對外援助。通過自身巨大的市場規模和海外投資及發展援助,中國將獲得經濟實力。總體而言,相對於美國,中國的實力會增加。

儘管如此,美國仍將保持某些長期的實力優勢,無論目前中國或特朗普政府做什麼,這些優勢都會繼續存在。一個是地理上的。美國被海洋和友好鄰國環繞,而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它同印度、日本和越南的領土爭端制約了它的軟實力。美國的另一個優勢是能源。十年前,美國幾乎無可救藥地依賴進口能源,如今頁岩氣革命已經使北美從能源進口變為出口。與此同時,中國卻越來越依賴來自中東地區、經印度洋運輸的能源。

美國還具有人口優勢。美國是目前各國人口排名中唯一還能保住位置(第三)的主要發達國家。雖然近年來美國的人口增長率有所放緩,但不會有俄羅斯、歐洲和日本即將出現的人口萎縮。中國的人口第一很快會讓位給印度,未來十年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將減少。在發展本世紀經濟增長核心的關鍵技術(生物、納米、信息)方面,美國仍處在最前沿,而且美國的研究型大學主導着高等教育。中國正在研發方面投入巨資,目前在一些領域頗具競爭力,但那些宣稱“中國主導世界秩序”和“美國時代終結”的人,他們並沒有考慮到大國資源的所有方面。

美國人的自滿一直是種危險,但缺乏自信和誇大恐懼同樣危險,它會導致反應過度。美國握着一手好牌,而歇斯底里會讓美國無法聰明地出牌。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我們的盟友和國際機構這張好牌被放棄了。一些人稱讚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戰,說它是邁出遏制中國掠奪行為的大膽第一步,但他們卻沒有說明為什麼我們的盟友也要被加征關稅。

特朗普政府給中國貼上修正主義大國標籤,但與希特拉的德國或斯大林的蘇聯不同,中國對我們沒有生死存亡的威脅,“習近平思想”不會傳遍世界。中國沒有興趣踢翻牌桌,它只是想在牌桌上擴大贏面。我們並沒有重新捲入40年前吉米·卡特承認中國時存在的冷戰。展望未來40年,隨着中國實力不斷增強,美國的“自由國際秩序”將不得不順勢而變。我們將展開與中國的“合作競爭”,此提法的哪一個方面都不應該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