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齊思源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訪問學者

中國修正主義大國預言的自我實現

2018-01-03
S6.jpg

一些影響力巨大的期刊雜誌已經花費大量筆墨評估中國領導人所秉持的意圖,那就是要修正或者顛覆“全球秩序”。中國方面的人士也並不避諱強調這一事實:國際體系規則的形成恰逢中國積弱,當時,幾千年的古老文明正在苦苦追求現代化,同時抵禦着帝國主義國家的入侵。

不過,中國的言論並沒有帶來有決定意義的修正主義行為。雖然與日本、菲律賓和越南就海上劃界問題發生持續不斷的地區爭端,但北京還是與絕大多數鄰國和平解決了領土糾紛。同時,它採取具體步驟,通過對氣候變化、聯合國維和行動和增加贈款與官方發展援助(ODA)的承諾,提供着全球公共產品。就在美國抵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際,中國拿出了更多的錢來支持多邊主義和文化交流。

而且,把中國過去十年里的行為——這期間中國的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超過了美國——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華盛頓上升為全球領導者時美國的所作所為作一個比較,能進一步說明中國外交政策的特點。

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的GDP已經超過日不落帝國英國這個世界霸主。依仗龐大的工業產出,美國決定修改英國和歐洲列強所強加的規則,構建自己的勢力範圍。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美國為修建運河策動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強佔了古巴、菲律賓、關島和夏威夷,設立了一個傀儡仲裁委員會盜走阿拉斯加邊境的加拿大領土,並建立了一隻龐大艦隊在海外投射全球力量。

無論按照哪一種定義,美國都顛覆了西半球的舊秩序,並像西奧多·羅斯福本人在被稱為門羅主義的“羅斯福推論”中所說的那樣,履行了自己的“文明使命”。不過,在美國的政治準則下,華盛頓從事着不平衡的經濟交易,並從受它脅迫的地區攫取租金,巴拿馬運河條約就是一個經典事例。

美國擴大其西半球霸權的同時,歐洲列強正忙着爭奪對歐洲大陸的主導權,並最終釀成了兩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隨着歐洲被毀,以及英國大不如前,美國人可以毫無阻礙地修改全球秩序。沒有什麼比布雷頓森林對全球商業秩序的談判更突出了。雖然無法在邏輯上與英國談判代表、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觀點進行對抗,但美方談判代表哈里·德克斯特·懷特拒絕了“清算聯盟”,並強加給英國一個不平衡協議,把美元變成了全球儲備貨幣。法國的戴高樂將軍後來把這一持續至今的做法稱為“囂張的特權”。

把中國最近的行為與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時的行為相比較就可以看出,北京對使用新獲得的實力更為克制,它只不過斷然地解決周邊地區的海上糾紛。中國表現出有意剋制,其原因當然不易解讀,也可能是,作為浸淫已久的反帝國主義的後現代行為者,中國領導人期冀國家關係的新準則。畢竟鄧小平本人就曾經表示,如果“中國也在世界上稱王稱霸,世界人民就應當揭露它,反對它,並且同中國人民一道打倒它”。

倘若這一建構主義論據不具有說服力,那麼,對國際事務下過一番功夫的學生也會指出,中國的地區環境一直充當著北京不斷上升的物質實力的自動平衡器。20世紀初,美國享有無與倫比的地區主導地位,而如今,中國是被印度、俄羅斯、日本這些擁有現代化軍隊的強鄰環伺。況且,美國對北京仍具有重要的軍事和戰略優勢,它有全球性的軍事基地網和無數的安全盟友,有11個航母戰鬥群的壓倒性海上力量投射。即使中國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北京是會繼續保持克制,還是起而顛覆全球秩序呢?

不過,就算北京縮小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中國也很難擊敗美國、日本、印度和俄羅斯的合力。因此,按照任何現實主義的國家實力標準,中國都不得不抑制其野心,走和平崛起之路。

無論是考慮到後現代的文化熏染還是權力平衡,中國的行動都不足以將它定性為修正主義大國。兩國外交人員應努力確保特朗普有關中國是修正主義大國的聲明不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激進的單邊行動和輕率的偏見會製造出“外交末日機器”。據此,就貿易和市場互惠等導致雙邊關係緊張的問題而進行的談判不應被視為一場主宰世界的爭鬥,相反它們應該通過文明的雙邊對話來解決,其目的是要通過經濟發展與社會包容的正和博弈,增進中美兩國中產階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