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吳正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印太」構想成不了氣候

2017-12-27
S2.jpg
在電話會議中,特朗普承諾美國將繼續成為印度長期可靠的能源供應國。 照片為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白宮前的合影。 (照片:美聯社)

近來,美國政府高層頻頻發表談話,鼓吹以“印太”取代“亞太”,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背後的潛台詞是要聯合“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共同牽制中國的發展。從各方情況來看,“印太”構想只是空洞的概念,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戰略體系。

首先是“美國優先”與“印太”構想的主次之分。在特朗普語境里,“美國優先”是綱,而“印太”構想只是目。特朗普抵達亞洲之行的第一站日本後,立即發表演講聲稱,此行將尋求新的合作夥伴以及與盟友之間的合作,力爭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頗有些先聲奪人之勢。

美國輿論界普遍認為,在國務卿蒂勒森和總統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先後高調發表“印太”講話,為特朗普演講預作鋪墊之後,特朗普在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將完整地提出一整套“印太”戰略構想,作為未來幾年美國亞洲戰略的基礎。然而,特朗普只是蜻蜓點水,與參會者分享“印太願景”和“印太夢”。而演講的大部分時間依然老調重彈,大談特談美國遭受貿易不公正待遇,被別國佔了便宜,要大幅度削減貿易逆差等等,並沒有涉及“印太”戰略以及“印太”戰略的宗旨、目標和實現的路徑。可見,“印太”只是構想,並沒有形成系統的戰略。

事實上,“美國優先”才是特朗普的最大戰略,解決貿易逆差是其執政的根本目標,儘快拿出政績,向選民有個交待是其外交的重中之重。相較於“美國優先”戰略,“印太”構想只是次要從屬的,或者帶有點綴性質,以安撫國內戰略界和輿論界的訴求,拉升國內低迷的民眾支持率。

無怪乎,參加美日印澳四方會晤的官員只是工作層級,主持人是日方官員,會後也沒有發表聯合聲明。所有這些安排都顯得十分低調。再說,四方會晤明擺着是衝著中國來的,如果大張旗鼓地搞,必然會影響中美合作和特朗普訪華,所以只能在大而空的原則之下模糊處理。

此外,作為“印太”構想的機制保障,四方會晤的前景不明朗。四方會晤以建設“自由開放的印太”為主題,涉及基於規則的亞洲秩序、自由航行、遵守國際法、互聯互通、海洋安全、朝核和反恐等七個議題。議題空泛,無實質內容,會晤也沒有形成共識。會後各國發表的聲明各不相同,有照本宣科的,有有所取捨的,透露出不同的政策取向。印度刪除了自由航行、遵守國際法、海洋安全等三項,而日本則省略了互聯互通。這決非是疏忽大意,背後有深層次的政策考量,值得深入研究。在互聯互通問題上,日本做法可以理解,因為日方已表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美澳印聲明雖都提及互聯互通,但各方的立場又各不相同。美方強調互聯互通融資要符合國際法、國際標準、審慎融資政策;澳方剛剛發表的外交政策白皮書認同“一帶一路”倡議;印方堅持不接受“一帶一路”的立場。顯然,相同的價值觀並不等同於相同的利益取向,更不等同於相同的政策取向。四國在七個議題上是同床異夢,各有各的“小九九”,很難捏到一起去。

再者,特朗普政府說一套,做一套,令其公信力和領導力大打折扣。特朗普政府奉行貿易保護主義,退出TPP,重新談判美韓和北美自貿協定等,所有這一切都與“印太”構想格格不入。很難指望其他國家會追隨美國,參加構建“自由開放的印太”行列。

最後,中國塑造國際事務的能力已今非昔比。十年前,美日印澳四國也是在日本的遊說下,在同一地方馬尼拉舉行局長級磋商,希望在印太地區建立新的戰略對話機制。但是由於中國反對,開了一次會就不了了之。

十年之後,這四個國家都成了中國緊密的貿易夥伴,而且中國是每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印太地區乃至全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中國。四國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之間搭建一個戰略弧,實現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裡的兩洋聯動,以制約並延滯中國的發展,這是中國絕對不能接受的。十年前沒有辦到的,十年後也不會辦得到。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四方會晤如十年之前一樣,也沒敲定下次會期的日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四國會晤機制,哪兒來的“印太”構想?更談不上“印太”戰略了。

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有驚人的相似。“印太”構想,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成不了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