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永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極具挑戰的中美關係

2017-04-18
S1.jpg

近期參加了幾次由中美雙方專家參加的研討會,其中一個共同的命題就是“特朗普時代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仔細想來,命題本身就包含着巨大的挑戰。

一、中美不存在地位和作用互換的問題。“特朗普時代”這一概念本身應是相對於美國和美國人民而言,相對於美國在特朗普主政時期的對外政策和對外關係而言,相對於美國的歷史地位、作用和責任而言。雖然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國思想、中國方案、中國外交、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或在某些方面已經上升到全球層面,中國經濟總量在不遠的將來也肯定會趕上並超過美國,但美國仍然是世界老大,中國在綜合國力上還有很大差距。中美之間不存在地位和作用互換的問題,美國的挑戰和困難並非中國的機遇。中國不是美國在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格局中的B角,更不是對手。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對雙邊關係。合作才是機遇,共贏才是福音。

世界或正式邁入後單極時期,特朗普也並非要推翻戰後確立的世界秩序的全部,而是要打破傳統建制體系下的一些全球或地區安排,也就是所謂的不再符合美國利益的安排。而他的主打思想,與當今時代的主要特徵,即地緣政治多極化、地緣經濟多元化、地緣安全碎片化、信息流動(包括新媒體、自媒體)全球化有許多格格不入的地方。在這一形勢下,特朗普能否成大器,將面臨歷史變革方向和時間的考驗,面臨黨派政治摩擦和社會繼續分裂的挑戰。特朗普重視經濟,崇拜里根前總統,也大有複製里根經濟學之勢,有其成功的空間和條件,但特朗普當前這種治理失當,缺章少法的狀況不可持續,其治國理念需要跟上真正的世界潮流。

二、中美需要適應新階段相互塑造的基本特點。中國當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僅是向美國和西方國家開放,準確地說,是向市場經濟開放,引入市場因子,建立市場機制。為此,中國付出了巨大的、必要的代價,在許多方面給予了跨國公司超國民待遇。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聽憑西方塑造,中國不僅沒有怨言,還要感謝許多國家的合作。需要明確的是,中國不是機械地複製西方市場經濟,而是根據中國國情,創造性地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今天的中國,已具備一定的能力向地區、向世界、向不同制度的國家提供公共產品,而且是有益的利他(眾)的公共產品。也就是說,中國在塑造自己的同時,可以對外界產生積極影響,發揮塑造他方和世界的作用。中美關係正在進入這個可以相互塑造的新時期。特朗普就職後,中美關係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充滿挑戰。中美共同克服了許多挑戰,實現了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首次海湖莊園會晤,取得了積極成果,化挑戰為機遇,為兩國今後發展奠定了方向。與美國的其他對外關係相比,這也許就是新型大國關係的希望所在。

三、中美關係存在理念上的碰撞和對接。美國奉行的是同盟政策,中國主張的是夥伴關係。夥伴關係是普遍接受的義利觀,包容性強。同盟關係是戰爭(冷戰、熱戰均包括在內)狀態下責任和義務綁定的產物,是價值觀主導下國際關係的主要特徵,顯然已不那麼適合時宜,其“合法性”在日益下降。中美這一觀念上的碰撞和對接直接關係到中美兩國間的長遠定位和發展方向。在奧巴馬時代,雖然口頭上也承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但其亞太再平衡政策中國家關係重要性的排位順序是盟國、新夥伴,然後才是對華關係。特朗普政府現在公開接受了中國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原則,要面向未來,共同設計今後50年的關係。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勢。比盟國承諾分擔安全成本更難的問題是,特朗普總統能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式嗎?能闖出國內黨派關、西方盟國關嗎?讓美國再偉大,這條路通向北京,中國要繁榮富強,與美國的有效合作不可或缺。中美能超越制度和價值觀的束縛而結伴同行嗎?或許這是近代以來世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如果是這樣,當代國際秩序的演化就會少走彎路。中美之間包括主權、安全和發展問題上的核心利益將會得到相互尊重,將會減少碰撞和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