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文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

特朗普的"學習曲線"也許很長

2016-12-13

特朗普展示了美國更換總統給中美關係帶來的挑戰。他與台灣蔡英文通電話,隨後發推特,試圖為他的做法辯解。他的魯莽行為可以說打破了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的美國政策,不僅在中國,在他自己的國家裡也引起憂慮。白宮在這次通話後重申美國“一個中國”的政策。人們警告說,他的行為可能對美中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S4.jpg

台灣問題一向是中美兩國之間重要而敏感的問題。它關係中國的核心利益,在許多中國人看來,美國應該對這個存在了幾十年的問題負全部責任。中美關係任何積極的進展,或僅僅保持穩定,都必須基於這一事實,即美國的行為沒有惡化台海局勢。美國要想激怒中國,台灣永遠是最有效的工具。

特朗普11月8日贏得總統選舉勝利後,對他未來總統任期的議論與猜測紛至沓來。人們論及他的外交政策時,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大概就是“不可預測”。到目前為止,人們仍然對他要奉行的政策一無所知。眼下很難弄清特朗普國際戰略的全貌。在競選期間和選舉之後,特朗普發出的信息不時讓各路聽眾產生困惑。他近來有關美國退出TPP的講話讓日本大為不安,也讓部分中國人相信特朗普時代有機會可期,雖然他與蔡的通話肯定讓那些樂觀的人感到鬱悶。

在美國新總統就任歷史上,不乏觸碰台灣問題“紅線”的先例。人們還記得,里根和小布殊在任期頭一個月里被視為親台。巧合的是,與特朗普一樣,這兩人的前任都是民主黨。這兩次,結果都是中國沒有讓步,而美方改變了原來的立場,雙邊關係重回正軌。今天的中美關係與1981年、2001年里根和小布殊上任時大不相同。現在更加利害攸關,不僅對中美兩個大國,對亞太地區及全世界都是如此。沒有兩國在關鍵問題上的有效合作,從特朗普不太關心的氣候變化問題,到他非常關心的經濟和貿易問題,就不可能取得必要的進展。如果中國和美國關係進入下滑通道,很多國家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受到不利影響。這意味着無論美國總統個人對中國的看法如何,他都必須密切關注雙邊關係,並且牢記,如果事態不佳,美國付出的代價要比從前高許多。當然,對中方來說也是如此。

特朗普為何決定與蔡英文通電話,對此有不同解釋。可能是,作為外交政策的外行,他只是不了解問題的敏感性和相關外交禮節,被希望他做這類事情的工作人員“利用”。或者,作為一個不在乎現有規則的人,他想試試可能的政策變化。又或者,作為候任總統,他希望強硬表現能讓他在與中國的交往中佔上風。也可能是經過精心算計,特朗普想趁候任總統而不是現任總統之便,做些模稜兩可的事情,看中國如何反應,以便了解如何處理這一複雜而又十分重要的雙邊關係。

隨着過去20年美國對華戰略逐漸形成共識,人們開始不那麼關注美國政治變化會如何影響中美關係。在相當長時間裡,中國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是大選中的突出議題。人們普遍認為,任何一位美國總統的個人感情都將屈服於事關美國重大利益的雙邊實質關係。人們希望新總統的對華政策“學習曲線”要短,就像巴拉克·奧巴馬。奧巴馬與前任在美國對華政策上的交接非常順利,以至許多人相信,那種新總統總是與中國齟齬一陣再雨過天晴的舊循環不會再有了。然而現在看來,我們面臨著逆轉,因為從許多方面看,特朗普對於一切規則都是例外。

S6.jpg

我們確實應該多了解特朗普這個人。為什麼他如此行事,他言行背後的邏輯是什麼,這對外部世界了解特朗普和他的政策非常重要。對特朗普來說,他絕對應該更多地了解世界。他有大量政策問題需要學習。他需要理解不同政策的微妙之處及背後的必然邏輯,了解他當上美國總統並不意味着美國諸多長期奉行的政策立場已經過時。事實上,政策比總統任期更長久,因為事關美國自身利益。特朗普的個人風格證明,它對吸引今年勝選所需要的選民十分有效,但入主白宮後再想藉此吸引全世界,就不那麼管用了。特朗普要花時間適應他的新工作,我們只希望在此之前他不會造成大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