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丁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特朗普退出,亞洲入場

2017-06-19

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消弱了美國在全球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領導地位。看來,只要讓美國付出一定成本,它就越來越不願意領導世界。

歷史上,美國確實付出過巨大代價確保其目前的全球領導地位,尤其是通過二戰期間與法西斯作戰。未等納粹德國先攻打美洲大陸,美軍就在諾曼底海灘登陸,登陸日當天陣亡數千人。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帶頭解放了受納粹壓迫的人們,並且沒有提“美國優先”。如果有什麼“美國優先”的話,那就是美國先要保證歐洲的和平安全。

S3.jpg

坦白講,美國並不是無償付出。美國領導建立聯合國、世界銀行和IMF不但使全世界受益,隨之而來的國際穩定與繁榮也讓美國獲得巨大回報。一個以美元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世界形成了美國獨一無二的金融霸權。在與當時蘇聯的競爭中,上世紀40年代後期的“馬歇爾計劃”甚至讓美國得到更多回報。

“美國優先”某種程度上說根本不是新概念。合眾國成立以來,美國沒有領導人會讓國家被外人主導,然而,長期以來佔上風的是國際主義者,而不是孤立主義者。美國主要通過提供公共品和主導國際機構而成為世界中心。

相比之下,特朗普版“美國優先”對“美國優先”的看法非常狹隘。他的政府只計算美國履行巴黎氣候協定義務會喪失多少煤炭產業就業,而不考慮協定未來可以帶來多少新的綠色能源就業。因為退出協定,美國留下的大量綠色環境相關新就業將被其他國家填補。

美國的關注重點變得狹隘之際,其他國家或許有意填補美國空出的領導地位。歐盟認定美國是不負責任的,並下決心擁有更多自主能力。主要碳排放國中國最近表示,無論其他簽約方怎麼做,它都會堅決履行巴黎氣候協定承諾。誠然,中國由煤炭經濟向更環保的產業結構轉變會有短期痛苦,但為了長期競爭力,堅守巴黎氣候協定對北京是有利的。

2015年以來,通過實施每年建造約5座核電反應堆的國家計劃,中國到2030年達到碳排放高峰自設目標時,將至少建成100座反應堆。儘管財政和技術資源投入巨大,但中國認為這是創造就業和貿易的新途徑。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北京將積極推動與區域夥伴的合作,把綠色能源轉變為共同的機遇。

特朗普政府只顧着國內,中國卻面向全球。北京“一帶一路”倡議雖然在推動製造業過剩產能出口方面有自身利益,但也提供了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等公共產品。中國推動這一倡議的領導力堪比“馬歇爾計劃”,而北京的計劃更具抱負,影響更深遠。

與小布殊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後日本亦步亦趨不同的是,東京這回對美國的舉動表示遺憾。儘管因為2011年福島事故,日本關閉了大部分核電站,國家面臨供電困難,但它在平衡就業與環境方面仍積極作為。中國與日本作為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正在尋找機會共擔人類可持續發展這一共同目標。

中國、日本、歐盟和印度這樣的主要碳排放國應攜手合作,讓地球重新綠意盎然。這些國家在全力減少碳排放方面負有共同的特殊責任,尤其在特朗普時代。隨着美國退出,上述國家建立一個聯盟以確保巴黎協定其他成員兌現到2030年的承諾將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