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章百家 原中共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國面對新挑戰

2018-12-20
b.jpg

當21世紀來臨之際,中國出現了一個口號:“新世紀、新階段”。其含意是改革開放即將進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階段。當時,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新階段雖然是20世紀後期改革開放連續不斷的過程,但它們面臨的問題和任務卻有很大不同。

1、改革開放兩大階段的差異

簡單說,20世紀後期的改革開放是在新中國30年形成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建設成就基礎上進行的。那時所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也是在那30年所積累起來的。

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雖然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到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這時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已不是改革開放之初面對的老問題,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新問題。這些問題或是新體制不完善、不健全所造成的,或是此前的改革尚涉及不多的,或是經濟現代化“起飛”階段過後才會出現的。

2、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對的挑戰

從中國內部的情況看,這一挑戰主要來自五個方面:

第一,改革要解決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不是舊的計劃經濟體制帶來的問題,而是在經濟體制轉軌基本完成之後,如何使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儘快健全和完善的問題。

第二,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結束,開始進入速度適中的高質量增長階段。

第三,在經濟發展之後,財富的掌握和分配問題日益突出。社會貧富分化的加劇、利益集團的出現和腐敗的滋生,使得這一問題更趨敏感。

第四,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如環境資源問題、產業結構問題、城市化問題、就業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等。這些問題是發達國家在歷史上也曾遇到過的,但它們現代化的過程比較長,這些問題是遞次出現。而在中國,這些問題由於現代化的高速發展而被擠到一起,增加了解決的難度和緊迫性。

最後,在利益多元化情況下,統籌協調各方、凝聚改革共識、實現有效治理,要比以往複雜得多。

上述這五個方面的挑戰意味着從治國理政的角度看,黨和政府要集中精力從謀求經濟的高速發展轉變為引領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所以中共十九大提出:必須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

3、外部形勢變化帶來的挑戰

改革開放帶來的最重要變化之一就是中國與世界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繫在一起了。這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被制約的一面。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面臨一個國際環境趨緊的態勢。中國強大了,但面臨的環境更為複雜。

歷史地看,外部安全環境趨緊是一個大國成長的必經階段。現實地看,這是由雙重因素引起的:一方面,冷戰結束後國際政治經濟體系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變動;另一方面,中國改革進入關鍵階段,內部矛盾和困難凸顯。這種內外因素的重合,加之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處在一個敏感時期。中國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平穩地通過安全瓶頸區,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周邊環境,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並最終完成國家統一。

當前形勢的真正和最大變化是,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大幅增長,中國已成為當今國際形勢發展中最重要、最引人關注的變量。在這個比較敏感的階段,處理對外關係時必須注意目標、實力和手段的平衡。特別是要對自身的長處和短處有清醒的認識。中國當前的國際地位,簡單說就是一個新興大國,儘管經濟總量已達到世界第二,但其他許多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大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中國最大的機遇就是國際格局尚未定型,國際形勢趨於動蕩,各國都面臨不少問題,而中國的情況相比較之下是好的,而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大大增強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增加自身的透明度和親和力,爭取廣泛的國際合作。此時,最應避免的是自負的大國主義,它將對中國有百害而無一利。

成功應對挑戰需要一個過程。40年來中國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在改革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只能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和發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