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金磚國家在東南亞擴張未改變東盟地緣政治方向

2025-01-11

近期,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成為金磚國家的夥伴國,這促使人們思考東盟在金磚國家組織內日益增長的代表性是否符合其長期以來確立的中立、包容以及與全球夥伴務實接觸的原則。長期以來,東盟對能夠給該地區帶來利益的倡議或組織一直抱有興趣和持開放態度。大中型國家和各類組織帶着外交、經濟和安全產品試圖取悅東盟,金磚國家組織也將加入它們的行列。

經濟,地緣政治

金磚國家組織一直在穩步吸納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它的自身定位是倡導全球治理改革的平台,特別是在經濟和金融領域。這一點之所以能夠吸引全球南方國家,是因為它們認為這種呼籲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金磚國家將自己定位為經濟平台,但其背後的地緣政治因素顯而易見。中國和俄羅斯擁有巨大的作用和影響力,而且與西方的關係緊張,這使得人們不可能不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待金磚國家。白俄羅斯、玻利維亞和古巴這些新加入的夥伴國家一直與歐洲和美國關係緊張,它們的加入可能強化了金磚國家正成為反西方堡壘的觀念。這種看法也可能阻礙了沙特等一些感興趣國家的加入。但與七國集團不同,金磚國家是非意識形態和充滿活力的。從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到一黨主導的中國,金磚國家具有多樣的政治和治理體系,這打消了其為專制國傢俱樂部的看法。

金磚國家成員快速擴張,與西方主導的七國集團擴張步伐緩慢形成鮮明對比。七國集團起源於1973年,當時名為五國集團。1975年更名為六國集團,次年更名為七國集團。1998年曾更名為八國集團,但2014年又恢復為七國集團。關於其成員擴張,曾有各種構想。例如,2014年時提出納入澳大利亞和韓國,擴展為D-10。但這些構想均未獲採納。回顧其歷史,七國集團花了22年時間才吸納一位新成員,但最終又將其踢出。

相比之下,金磚國家始於2009年,次年正式更名為金磚五國。今年新增四個成員。去年10月的喀山峰會上,13個國家被指定為合作夥伴,其中四個來自東盟。14年內,金磚國家的成員名單從五個增至九個,其增加一個成員所需時間僅為七國集團的一半。此外,13個國家受邀成為夥伴國,表明金磚國家渴望發展。與被視為過於以歐美為中心(日本除外)的精英“老男孩聯盟”七國集團相比,金磚國家的地理分佈更為分散,遍佈於全球南方的各個角落。這些新合作夥伴國表明,“金磚+”計劃在歐亞大陸、非洲和拉丁美洲取得了更多進展。話雖如此,隨着更多國家加入其中,建立和保持共識將成為挑戰。

除了成員數量和地域擴張之外,金磚國家還取得了重大進展,合作領域不斷增加。從建立銀行(2015年成立新開發銀行)到討論替代支付系統(金磚國家支付系統)和糧食交換,該組織表現出活力和膽識。金磚國家將繼續推動全球治理改革,但不會光說不做。它正在創建的機構或者機制是否與現有機構競爭、互補抑或是取而代之,取決於主要全球機構的改革步伐。

在變局中尋找利益匯合點

“金磚+”提供的產品引發東南亞國家的共鳴。東盟一直在尋求能夠帶來利益的組織和團體,無論是市場准入、投資、基礎設施、技術、規則的制定,還是在債務或者貨幣匯率穩定等全球問題上能夠發聲的平台。馬來西亞是新的13個夥伴國之一,明年將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這可以促進東盟與金磚國家之間尋求協同效應的努力。

與金磚國家一樣,東盟也是由十個成員國組成的多元化集團,其成員國發展水平各異,經濟和政治格局也各有不同。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都是快速增長的經濟體,而且前三個國家都是東盟創始國。這四個國家都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等其他經濟組織的成員,它們都批准了世界最大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馬來西亞和越南也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CPTPP)的成員國。此外,這四個國家都是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的臨時創始成員國,並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雅加達時,提出了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亞投行的倡議。

東盟成員國對金磚國家抱有興趣,還源於它們需要應對日益不確定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格局,以及多極化世界秩序的興起。另一項推動因素,是擔心與西方的關係惡化時,金融領域的相互依存關係或者貨幣領導權武器化。中東危機未能解決,令外界感到失望。對於印尼和馬來西亞等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國家來說,巴勒斯坦問題仍然是一個重大問題。防止衝突持續並和平解決爭端是共同的願望。

總而言之,金磚國家在東南亞擴張,不一定會改變東盟的地緣政治方向,也不會讓東盟作為世界上最成功和最持久的區域組織之一出現分裂。金磚國家持續發展的好處之一,是它可以淡化其由一兩個國家主導的形象。東盟成員國加入金磚國家將豐富充實該組織,確保東南亞國家的觀點成為金磚國家議程里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