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法德共推「歐洲主權」前景幾何?

2024-06-14
董一凡.jpg

5月26-2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此訪具有極強的政治象徵意義,作為歐盟“雙核心”的法德有意借這一重大外交行動,展示雙方加強合作、共同塑造“歐洲主權”的決心。5月28日,馬克龍和朔爾茨總理在英國《金融時報》聯名發表的文章,則是兩國圍繞“歐洲主權”及其建構路徑提出的共同政策宣言。

從近幾年法德對歐盟獨立自強的態度看,法國一直在設計戰略概念及實施路徑,而德國往往被動回應,這既與法國濃厚的獨立自主戰略文化密切相關,也反映了馬克龍總統本人對歐洲前途命運及法國所扮演角色的獨特思考。2017年5月,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七國集團峰會親身經歷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衝擊後,曾感嘆“歐洲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2017年9月,馬克龍在索邦大學發表講話,正式提出“歐洲主權論”,呼籲歐盟強化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實力,以具備足夠資本把“歐洲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聯邦議會演講時提出“時代轉折”概念。今年4月,馬克龍時隔七年再赴索邦大學闡述其對歐洲前途命運的思考,指出“歐洲人若不加緊行動將面臨生存危機”。從法德領導人既往的論述和表態看,歐盟識變、適變進而謀獨立、促發展,是兩國對加強“歐洲主權”的最大共識。特別是英國脫歐、特朗普衝擊、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等數波動蕩,使得歐盟所處的內外環境不斷惡化,而此次馬克龍和朔爾茨的聯名文章,可謂是法德近年來發出的最有力合音。

此次法德共同倡議雖非政府間達成的正式合作文件,但對歐盟追求“歐洲主權”的促進意義卻十分重大。首先,“歐洲主權”將成為歐盟構建獨立自主的最大公約數。馬克龍提出“歐洲主權”以來,法國曾不斷在歐盟推銷“戰略自主”概念,但迄今並未得到歐盟機構及德國等其他成員國在官方層面的認同,其部分原因在於“戰略自主”欲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和控制,這被多數國家認為“政治不正確”,烏克蘭危機後,美歐在地緣政治上走近,更在歐洲範圍內加劇此種懷疑論調。此次兩位領導人共同呼籲“必須加強'歐洲主權'”,則意味着聚焦加強實力及減少對外依賴的“歐洲主權”概念被德國所接納。同時,過去對歐盟共同行動較為謹慎的德國正逐漸意識到,在經濟競爭力、政治凝聚力、安全塑造力、外交影響力等方面遭遇全面挑戰的情況下,歐盟通過追求“歐洲主權”來保護自身利益的緊迫性是前所未有的。其次,法德認同“歐洲主權”構建將從經濟領域入手。法德領導人聯名文章對“歐洲主權”的論述,主要集中於如何提振歐盟未來的經濟和產業競爭力,包括繼續推進產業政策支持綠色和數字行業發展,徹底改革歐盟金融體系並提升金融效率,強化關鍵產品和供應鏈韌性以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等。這些論述說明,法德兩國領導人均認為,抑制歐盟因多重危機而加劇的國際經濟地位下行趨勢已是當務之急,而強大的經濟和產業基礎,也將是其他領域建設“歐洲主權”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

但從歐美關係角度看,法德兩國仍避免提振“歐洲主權”的主張顯露更多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色彩,因此,具體行動和願景僅局限於經濟和產業層面,與此前馬克龍索邦演講所描繪的全面框架相去甚遠,也未提及“應對美國的產業競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蘭迪·博亞戈達評論稱,“法德倡議缺乏外交政策視角”。法德倡導“歐洲主權”的局限性,既反映了大西洋主義對德國的深厚影響,也體現了法國與德國等歐盟其他國家就“何為歐洲安全基石”仍存有嚴重分歧,而動搖及削弱北約對歐洲安全的影響仍然是歐洲的政治禁忌。雖然美國當前將戰略重點聚焦於對華競爭,戰略界呼籲“歐洲安全問題由歐洲人負責”的聲音比以往更大,但美國不會允許歐洲朝獨立自強、擺脫北約控制的方向走太遠,進而動搖美國全球盟友體系的重要基礎。此外,即使未來歐盟建設“歐洲主權”的重心僅集中在經貿領域,美歐之間以產業政策對資金、人才、企業等資源的爭奪也將愈演愈烈,而無論白宮今年是否易主,美國在經貿領域堅持本國利益優先的傾向都不會改變,這也將是歐洲實現“經濟自強”目標的最大外部挑戰之一。